10/02/2024, 17.15
黎巴嫩-以色列-亚洲
發送給朋友

贝鲁特:以色列对真主党战争中移徙工人的无声悲剧

他们无法进入已经人满为患的避难所,并且在没有避难所的情况下露天暴露于以色列国防军的炸弹之下。一个教堂已经开门,但每天都有数十人寻求帮助。据报道,黎巴嫩有超过16万移民,其中65%是女性,但这个数字可能更高。菲律宾政府(迄今为止徒劳的)的遣返承诺。

贝鲁特(亚洲新闻) - 以色列在黎巴嫩发动针对真主党的战争,但最终影响到包括基督徒在内的全体人民,正在发生一出被政府和国际社会忽视的戏剧性事件:移民工人,特别是来自亚洲和非洲国家的移民工人,他们长期生活在雪松之国,今天正遭受犹太国军队(IDF)的炸弹袭击,没有庇护所,也不确定是否能遣返。在这几个小时内,移民群体证实了关键问题,他们在街道和广场上再次面临大卫之星武装分子的袭击,无法进入已经成为国内流离失所者目标的避难所,超过12万名警察,但人数可能达到100万人。

在影响黎巴嫩的混乱中,最近几天,来自埃塞俄比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和苏丹的移民工人离开了他们常年居住的阴影锥体,以躲避爆炸袭击。在那些试图向所有人敞开大门的庇护所中,有贝鲁特耶稣会的圣约瑟教堂,那里疲惫不堪、饥饿的妇女们挤在桌子旁,而其他人则在等待开饭,眼睛和耳朵都转向以色列无人机和导弹。

每天都有新人抵达,有数十人甚至数百人来自黎巴嫩南部、东部地区和首都南郊,该地区被认为是亲伊朗真主党民兵的据点,因此遭受的打击更加严重。耶稣会难民服务中心(JRS)的迈克尔·佩特罗(Michael Petro)兄弟告诉《中东观察报》:“这座教堂曾经是移民的白天避难所,自从以色列空袭开始以来,它已成为夜间收容中心。”

这名美国传教士继续讲道,“我们教会的一个家庭来到这里并要求留下来。我们答应了,第二天早上就有30人到达,然后另外50人。第一天,我们给全国所有的避难所打电话。我们找不到地方,要么是因为他们已经满了,要么是因为他们告诉我们不接受移民”。然而,黎巴嫩活动家Dea Hage Chahine认为,移民也“需要帮助”。 他补充道,“他们是隐形的,就像三等公民一样,并解释说“移民工人往往甚至没有护照或权利”。

来自斯里兰卡的48岁库米里·帕拉拉(Kumiri Parara)几天前带着12岁的儿子逃离南部遭受炸弹袭击的西顿。这名女子在黎巴嫩生活了20年,在离婚前与一名巴勒斯坦人结婚,后来找到了一份家庭佣工的工作。这是移民中常见的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自岛上,试图赚大钱,也让他们能够养活留在祖国的亲戚和家人。库米里说,她的雇主也逃走了,但她不再有他们的任何消息。

根据国际移民组织(IOM)2023年的数据,黎巴嫩有超过16万移民,其中65%是女性。事实上,这个数字可能要大得多,即使许多人因为缺乏证件或处于法律困境而仍处于地下状态,一旦被发现就会被驱逐。此外,绝大多数人都在雪松之地,作为所谓“卡法拉”制度的一部分,这是一个规范外国工人存在的赞助程序,但允许“老板”进行大量的虐待和侵犯人权行为。

非政府组织移民国际是少数几个想要解决现状和紧急情况问题的声音之一,该组织于9月29日发起了一次线上会议,特别针对黎巴嫩的菲律宾人社区。已有超过1.1万人几天来一直在等待马尼拉政府承诺的遣返,但即使在今天,他们也发现自己陷入了无法逃脱的困境。在令人担忧的以色列军队入侵土地后,本应立即开始撤离,但事实上,这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会议期间,工人们对菲律宾政府反应迟缓表示失望。国际移民组织主席乔安娜·康塞普西翁强调,没有提及“我们的工人正在经历的困难或挣扎,这就是他们犹豫或无法遣返的原因,也没有分享情况的严重程度”。达希耶的美甲技师雷切尔·基奥乔(Rachel Kiocho)描述了遭受轰炸的地区出现的令人震惊的情况:她的雇主突然逃跑,抛弃了她和其他人。“这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区域,所以我感到平静 - 她解释道 - 但我不知道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因为有报道称即将发生地面袭击”。“我请求拯救我们并帮助我们。他补充道,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想回家,但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同为移民的克里斯蒂娜·劳(Christine Lao)谈到了持续不断的冲突如何为仍在黎巴嫩的人们营造了一种可怕的气氛。“在这里呆了这么久,我们从来没想过要回家,但现在却成了生死攸关的事情。我们不能再犹豫了。我们身边有一个孩子,他一直在问‘爆炸发生时我们会死吗?’”。该女子随后分享了她在遣返过程中的沮丧经历,并解释说,使馆只是发送了填写表格的链接,但得到的答复是等待20天等待更新。事实上,一个多月过去了,毫无进展。延迟的原因是他们的身份为无证工人(TNT),但老挝想知道,如果移民办公室因战争而关闭,如何才能获得最新信息(或信件)。据移民工人部 (DMW) 称,受冲突影响的十多名在黎巴嫩的菲律宾人(人数极少)的遣返工作已重新安排在10月3日。回国定于9月26日。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