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谋求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共识
华盛顿(亚洲新闻/通讯社)—今天,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在华盛顿继续举行。双方旨在就中国纺织品出口问题达成共识。据官方消息来源报道,经过两天的紧张工作后,尽管立即达成共识还十分困难,但是,双方的立场日益接近。美国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斯普纳表示,“过去两天来,我们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尽管问题仍然存在,但是,我们坚信进一步的对话将是十分有用的”。
自二OO五年一月一日,根据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后所实施的取消配额规定生效后,中国纺织品出口美国的数量增加到了627%。西方和美国指责中国人民币汇率过低,造成中国产品价格低廉。美国的纺织行业协会,要求政府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但是,美国贸易界人士认为,强制性的限制进口对大家都不利。只能通过达成协议,保证美国纺织品行业进口和零售商双方的利益。
华盛顿会谈,是中美双方就纺织品问题举行的第三轮会谈。据纺织行业消息来源报道,双方在纺织品数量和美国方面采取自我保护政策等问题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是,在协议持续时间及进口增加数量上存在较大分歧。美国坚持,在二OO八年前,将每年增长幅度控制在7.5%。中国代表团则要求各种限制截止到二OO七年,确保年增长幅度为20%到25%。
美国工业界指出,自二OO一年起,美国纺织品行业失去了四十万个就业机会,主要是由于中国产品数量过剩造成的。
但是,专家们指出,问题不是靠设定限制或者施行贸易保护主义来解决的。而是应该将世界生产的合法秩序、劳动市场的安全保障与经济结合在一起。华盛顿州前州长罗克尔表示,贸易保护主义只能是适得其反。解决问题的办法,取决于美国政府的政策。
他强调,“其他国家工人的水平应该同美国工人保持一致。事实上,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环境、工人健康以及工作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否则,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其他国家都得不到同样的保障,他们的劳动生产力就会远远低于美国工人。换言之,便是廉价劳动力”。贸易保护主义是消极的,因为,美国在世界各地的零售商需要开放市场,并向其他国家开放。同北京最大的贸易往来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微软、波音等美国公司都依赖中国这个大市场,“美国的公司和工人在中国有着不可想象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