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痛苦在圣咏中成为关系,向天主呼求
教宗方济各呼吁人们遵守防疫措施。“我想像往常一样走近和你们打招呼,但根据新规定,最好保持距离。你们应该谨慎行事,应该这样做。”他重申采用一切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它们能使我们继续进行公开接见活动。
梵蒂冈城(亚洲新闻)- 教宗方济各第一次来到保禄六世大殿举行公开接见活动,他沿着中央走廊行走,但由于防疫抗疫措施,他并没有向信徒打招呼。在听众的最后,教宗解释说:“我想像往常一样走近和你们打招呼,但根据新规定,最好保持距离。此外,我在心里向病患致以问候。你们应该谨慎行事,应该这样做。”他重申了采用一切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它们能使我们继续进行公开接见活动。‘
教宗方济各在要理讲授中谈及祈祷,尤其是圣咏中的祈祷。教宗表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受苦,不管是相信还是拒绝天主的人。”但是,在圣咏中痛苦变成了一种关系:呼求能帮助和聆听他的人。它不能失去意义,失去目的。甚至我们所遭受的痛苦也不能仅成为普世法的特定案例:它们永远是‘我的眼泪’,这是我前所未见的。人的一切痛苦对于天主都是神圣的。”
教宗继续说,《圣咏集》向人传达如何‘晓得祈祷’。在《圣咏集》中我们可以找到人类的全部情感:喜乐、痛苦、怀疑、希望和辛酸。《天主教教理》指出,圣咏《是如此朴实,致使任何处境和时代中的人,都可以真诚地用来祈祷的书》(参阅:《天主教教理》2588号)。当我们反复阅读圣咏时,我们就是学习祈祷的语言。天主父以圣神在达味王和其他祷告者心中启发了他们,教导人们如何赞颂祂,呼求祂,如何在喜乐和痛苦中呼求,如何讲述天主事工及其律法的美好。”
“简而言之,圣咏是天主的言语,我们人类用这言语与天主交谈。在《圣咏集》中找不到虚幻和抽象的人物,圣咏不是在书桌上创作完成的作品,而是源自于人向天主的呼求,往往从人类痛苦生活的经验中发出。”“带着我们美好和丑陋的事物,走到上主面前。在圣咏中,我们听到有血有肉的祈祷者的声音,他们的生活和我们所有人一样,充满著困难、艰辛和不确定性。圣咏的作者没有从根本上否定这痛苦,他知道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过,他把这痛苦转化成了呼求。在许多呼求中,有一个悬而未决的呼求,如同从头到尾贯穿全书的一个呼喊‘到何时为止呢?’。每一个痛苦都呼求获得释放、每一个哭泣都渴望慰藉、每一个伤口都期待痊愈。圣咏提醒我们,生命除非得到治愈,否则不会得到拯救。人的存在只是一口气,他的生命转瞬即逝,但祈祷者明了人在天主的眼中是珍贵的,所以人的呼求是有意义的。圣咏的祈祷就是这呼求的证明,即一个多重的呼求。因为痛苦在生活中具有许许多多的面孔,诸如:疾病、仇恨、战争、迫害、不信任,直到死亡为止。圣咏的作者呼求天主在人类所有的努力都徒劳的地方介入,这就是为什么祈祷本身就是救恩之路,也是救恩的开始。”
教宗接着解释,“在天主的面前我们不是陌生人、也不是数字。我们是有面容和心灵的人,祂能叫出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有信仰的人在圣咏中找到了答案。他知道即使所有人的门都关闭了,天主的门却始终敞开著;即使他被全世界定罪,在天主内却有救恩。‘上主,请聼’:在祈祷中有时知道说这句话就足够了。不是所有的问题经常能够得到解决,祈祷的人不会空想,他知道尘世生活的许多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没有出路;痛苦将伴随著我们,在一场战斗之后,还有其它的在等待著我们。更糟糕的可能就是被遗弃的痛苦,不被人记起。祈祷能帮助我们解除这痛苦。我们可能总是不明白天主的计划。但我们的祈祷不会停留在地面,而是上升到天父那里,天父慈悲为怀,祂为每一个受苦和死亡的子民哭泣。如果我们与祂保持关系,我们的生命即使无法免于苦难,但能向美善敞开广阔的视野。”
24/11/2004
01/12/2020 12:00
18/06/2020 13:26
17/05/2020 11:31
07/04/2020 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