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出宗徒们“并不是一种思想的宣讲者,而是一个人的见证”
梵蒂冈(亚洲新闻)—教宗指出,宗徒们的特性是在被“派遣”前,他们首先是耶稣的“专家”;“他们并不是一种思想的宣讲者,而是一个人的见证”;去开展福传,宣讲他们亲身体验的、并“邀请人们进入与基督共融的奥迹”。在今天周三公开接见活动的最后,教宗还为所有不幸身染肺结核的患者们祈祷。
教宗以圣保禄宗徒致厄弗所人书中的一段,向聚集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三万多名信众讲解到,福音与十二宗徒们所领受的第一次召叫结合在一起。教宗追忆耶稣与他未来的两位宗徒谈话时所采用的话说:“在回答‘你们找什么?’的问题时,(未来的门徒们)却用另外一个问题来回答‘辣彼! ——意即师傅——你住在哪?’耶稣对他们的答复是一个邀请——‘你们来看看吧’!(援引若1,38、39)”。由此,开始了门徒们的经历,就如同一次私人会晤后开启的相互关系。门徒直接地认识了自己的师傅,他们并不是一种思想的宣讲者,而是一个人的见证。在接受派遣传扬福音前,他们要与师傅“常在一起” (援引谷3,14),与他建立起私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福传就意味着宣讲他们亲身体验的、并“邀请人们进入与基督共融的奥迹”(援引若1,13)。
接着,教宗本笃十六世问道,那么“宗徒被派到了哪里呢”?并继续解释到,“在福音中,耶稣似乎只向以色列履行其使命:‘我被派遣,只是为了以色列家失迷的羊’(玛15,24)。他又以同样的方式将使命交给了门徒们:‘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雅人的城,你们不要进(玛10,5)’。根据现代的某种观点,认为纳匝勒的耶稣所采用的方式缺乏普世性的意义。但事实上,应本着他与以色列子民的关系,盟约的民众的基础去理解这句话”。按照默西亚的期待,“只有当天主本人通过他的选民象牧人对待羊群那样接纳了他的子民后,天主的许诺才达到了满全”。
由此,“被召叫去参与耶稣使命的十二门徒与近时代的牧人们合作,主动去寻找以色列家失去的羊只,向选民们发话”。“在基督受难和复活后,象征全体子民的救赎标志更加清晰了,宗徒们的使命的普世性更加明确;基督将向‘普天下’(谷16,15)派遣宗徒,‘使万民成为门徒’ (玛28,19;路24、47),‘直到极地’(宗1,8)”。
在公开接见的最后,教宗特别提到了后天三月二十四日是联合国倡导的世界肺结核病日,旨在同肺结核病做斗争。教宗指出,“这将是一次在全球范围内敦促我们加强这一努力的契机。采用一切必要的资源,治疗我们那些通常生活在极度贫困状态下的兄弟姐妹们。我鼓励这一援助和关怀肺结核病人的努力,并希望他们能够永远享有有尊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