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出在四旬期爱德意味着奉献自己而不仅仅是捐物
梵蒂冈(亚洲新闻)—帮助陷入贫困的人“不仅是爱德行动,首先是正义的责任”。因为,“我们不是我们所拥有的财富的主人,而只是管理者”。我们所拥有的财富,“是上主召叫我们每一个人按照他的意愿对待他人的方式”。基督信仰的爱德,绝非是普通意义上的博爱,而是奉献自我,不仅仅是捐物的逻辑,“需要内在皈依于天主之爱、皈依于对兄弟之爱”的德行。
今天正式发表的教宗本笃十六世的二OO八年四旬期文告中,着重阐述了爱德的意义和价值。
教宗在文件中指出,施济、祈祷和守斋是伴随基督信徒们在四旬期期间不断完成内在更新的努力。慷慨地为他人解囊,“是帮助有需要者的具体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苦修方式,从而使人摆脱对世间物质财富的过分追求”。文件中,教宗称这种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为“不断的诱惑”。
但是,仅给予,甚至给予很多仍然是不够的。文告中突出强调,履行爱德者精神上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如果在履行善事时却没有光荣天主的目的、没有真正爱兄弟,只是为了个人利益得到回报或者仅仅为了赢得掌声,那么,也就完全背离福音观点了。现代形象化的社会中,需要十分警惕。因为,此类诱惑是经常出现的。福音所指的布施绝非单纯的博爱:而是三超德之一爱德的具体表现。三超德需要内在皈依于天主之爱、皈依于对兄弟之爱、效仿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把自己全部奉献了的耶稣基督”。
在此意义上,福音中记载的寡妇的铜钱一段堪称典范。教宗强调,“她那微薄的、不足挂齿的小钱却成了最有力的象征。这位寡妇向天主奉献的不是自己多余的,而是她仅有的,也是她自己、她的全部”。“这动人的一幕发生在临近耶稣受难和死亡之前的几天里。正如圣保禄宗徒所指出的,为了使我们因着他的贫困而富有,他自己成为穷人(参见格后8,9);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四旬期,也是通过布施推动我们追随他的榜样。在他的课堂里,我们将学会把我们的生活作为完全的恩宠;效仿他,使我们能够做到随时准备好。而且,不仅是为了给予物质,还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也就是我们自己都予以奉献”。
教宗指出,“整部福音难道不是唯一爱德训导的概括吗?四旬期中的布施,也就成了深化我们基督信徒圣召的工具。当我们无偿地奉献自己时,基督信徒见证了是爱而不是物质财富在体现存在。真正赋予布施价值的是爱,爱汲取了不同形式的恩宠,每个人根据不同的条件酌情从事”。(FP)
18/11/2020 17:31
20/09/2020 11:43
19/10/2016 10:10
15/10/2014
01/0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