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天主是爱Deus Caritas Est》通谕中指出全部的爱都来自天主、也应该将
梵蒂冈(亚洲新闻)—首先爱了人的,是天主:创造人类是爱的工程,而天主还给了人类爱的同伴,在灵魂和肉体上合而为一的伴侣;为了爱全人类,天主将降生成人的圣子赐予人类;这爱震撼了所有人世间的爱;为此,教会感到有责任向全人类传播其信仰与爱德。
这就是贯穿教宗本笃十六世就任以来发表的首部通谕《天主是爱Deus Caritas Est》的中心思想。二OO五年圣诞瞻礼,教宗签署了这部通谕;今天,二OO六年一月二十五日,正式发表。在全长七十三页的文件中,教宗指出,爱是唯一的源泉,并拥有“不同的方面”;人类也可以战胜自私自利的时刻、克服一味追求个人利益,从而将普通的爱,转化成为爱德。而在爱德中,人将不再只追求自我,将献身于他人。
教宗指出,“生活在爱中,由此才能将天主的光明带给世界。这也正是我希望通过这部通谕发出的邀请”(39)。因为,“由于天主先爱了我们”,爱则是“对爱的恩典的回答”。“在一个天主的名有时会同仇恨联系在一起,或者甚至成为仇恨与暴力的本分的世界中,这是具有巨大现实意义、具有十分深远的具体意义的讯息”(1)。
一个词汇的多种意义
神学家教宗从解词出发指出,在描述工作、祖国、父母、友人、天主时,“爱”具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在各种各样的男女之爱中,“涌现出了杰出的爱的典范”。那是希腊人的男女之爱,教会被指责摧毁了这爱。事实上,在圣经中,特别是在新经中,这一概念得到了深化,超越了退化成“纯粹的性”的爱、超越了 “可以随意买卖的交换商品”的男女之爱,而且,如果这样“人本身也成为了货物”(5)。就修辞角度而言,圣经选取了爱德一词,而不是男女之爱,以表达献身的爱。“即便男女之爱最初主要是贪婪的、向上的、被幸福的巨大承诺所吸引,在接近他人的同时,对自我的关注会越来越减弱,更加努力地谋求他人的幸福、关注他人、渴望‘献身他人’”(7)。在“发现他人”的同时,“关怀他人、为他人献身”,便会放弃自私自利,谋求他人的利益,从而变成爱德。此外,还具有在婚姻生活中才能实现的“终生”的意义、献身“这唯一一个人的意义”。
“事实上,男女之爱与爱德,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的爱是永远也不会分离的”(7)。由此,可以看到“尽管存在不同的方面,‘爱’最终是唯一一个现实”(8)。
“圣经的信仰”,“是不能构成互不相干的世界或者相互对立的世界的”。“而是在介入探索洁净自我的爱、向着新的层面敞开时,接纳一切”。
天主的新形象
圣经信仰所揭示的“新意”还体现在“天主的新形象”上:热爱受造物——人的全部现实的唯一创造者。然而,“天主对人的爱是与爱德完全并存的。这不仅是因为天主无偿地赐予了人类一切,丝毫没有顾及人类的德能,而是因为这是宽恕的爱”(10)。进一步说那就是,在降生成人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时,“天主为了举扬和挽救人类奋不顾身地献出了自己。这种爱,才是最根本的爱的形式”(12)。
“在这一献身之举中,耶稣通过建立圣体圣事给予了人类持久的临在”(13)。在圣体圣事内,不仅是在参与耶稣奥体和圣血的同时与天主“结合”。而且,还体现了“结盟”的特点。因为,“在圣事的共融内我同全体共融者一样与上主结合”(14)。在圣体圣事共融的“圣祭”中,体现了“被爱和爱他人的主旨”(14)。
为此,从基督信仰伊始就强调了对天主的爱、对他人的爱是“不可分割的”。“二者密切地呼应着,如果人向他人封闭,甚至仇视他人,那么爱天主的说法也就成了谎言”(16)。“爱天主和爱他人是不可分割的;是同一条戒命。而二者都依赖来自那首先爱了我们的天主的爱”。由此,诞生了教会的“爱德服务”。而且,因着宣讲圣言和举行圣事,成为充分体现“教会内在本质”的三大重要任务的组成部分。“对于教会来说,爱德绝非某种形式上的社会公益事业、可以留给他人来完成的。对于教会来说,爱德属于其本质,是不可放弃的教会存在的体现形式”(25),因着其本质,是面向所有有需要的人的。
爱德行动遭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因为,穷人不需要爱德,而是正义。然而,姑且不谈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即便是在最公正的社会中“永远也会有需要安慰和帮助的困难”(28)。“正义的体制将不再需要爱德的观念,隐藏着人类唯物主义的概念,按照这种偏见,人只需要‘靠面包’活着”(28)。
爱德与捍卫正义的努力
这并不排除“维护正义的必要努力”。“社会和国家的正确秩序是政治生活的基本任务”。在重申“国家与教会的差别”时,教宗在通谕中分析指出,如果“正义是目标,那么,也是各种政治的内在标准”,这里所涉及的是国家。其所涵盖的问题是,什么是正义,“这是一个涉及实际理性的问题。但是,为了能够公正地开展活动,那么理性则需要不断更新净化。因为,其伦理道德上的盲目,是一味追求骗人的利益与权利所导致的,这是从未完全取缔的危险。就此而言,则涉及到了政治与信仰”(28)。最终,教会“不能也不应该通过政治斗争来实现一个更加正义的社会”。“但是,(教会)不能也不应该置身于争取正义的斗争之外”(28)。
由此,则涉及到了爱德的服务。也就是教宗本笃十六世所阐述的“基督信仰和教会的爱德”。首先,一方面是“纯粹对某种特定形势下的即可需求所作出的回答”。但是,教会机构所从事的活动的回答,则要求“关注发自内心的声音”。为此,基督信仰的爱德“是独立于政党和意识形态之外的”;“不应成为”强制改教的“工具”。“爱是无偿的,不应带有任何目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爱德行动要把天主和基督束之高阁”(31)。
德勒撒修女的表样
向德勒撒修女那样履行爱德活动的人们,“本着谦逊的精神竭尽全力、本着谦逊的精神将一切托付给上主。是天主在统领世界,而不是我们”。为此,所有人都应该牢记祈祷的重要性。祈祷绝非是浪费时间,正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无数致力于促进人文发展与基督信仰教育的圣人们所作出的表样所告诉我们的;他们始终是社会爱德服务的典范。他们是“真正将光明带给全人类历史的使者。因为,他们是充满信、望、爱德的男男女女”(40)。这是以玛利亚为代表的德行,展示了“不追求自我的纯洁的爱”是“可能的”,是“永远也不会失败的”。
25/01/2006
23/01/2006
18/01/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