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会前夕:以科技创新重新思考未来
大都会将于4月13日至10月13日举办世界博览会,主题为“为我们的生活设计明天的社会”。大阪早在1970年就已举办过该赛事,这是该赛事在亚洲首次举办,如今它仍保留着同样雄心勃勃的动力。如今,展览的标志是位于人工岛梦岛上的“大环”,即此次活动的举办地点。
东京(亚洲新闻/通讯社)-从4月13日至10月13日,大阪将变成一个世界性的展示场所:158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将展示他们的进步理念,延续了170多年的世界博览会传统。 “为我们的生活设计未来社会”是2025年世博会的主题,它邀请我们思考我们社会的未来,将技术创新与对人类价值的尊重结合起来。
今年展会的举办地关西地区大阪是日本文明的摇篮和古代天皇的住所,拥有许多历史遗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是日本文化的发源地。如今,大阪是日本的前沿大都市、商业中心和美食之都;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
大阪也是1970年在亚洲举行的首次万国博览会的举办地点。日本在这次博览会上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在二战后经济奇迹中崛起的现代化和创新国家的地位。
当时,无线电话首次亮相:游客第一次接触了梦幻电话,也就是手机的前身。
当时的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和谐”——反映了强烈乐观和技术快速发展的历史时刻。今天我们将尝试从当前的角度重新思考这一事件。
活动的象征是高达70公尺的太阳塔,象征人们对美好、充满希望的未来充满热情,能够克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忧虑。
它由三个面孔组成:顶部的“黄金面具”,闪耀着金光,象征着未来;前面的“太阳面孔”,代表着现在;后面的“黑太阳”,象征着过去。
如今,博览会的标志就是会场本身──大环。它位于人工岛梦岛上,由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藤本壮介(Suo Fujimoto)设计。
大环是一个圆形的环,包围了参展的40个国家的展馆,直径达700米,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木结构建筑。
圆环的形状和材质表达了它的哲学:圆形表达了合作与联系,而木材则强调了与自然联系的重要性,凸显了在多样性中团结我们的可持续、互联未来的必要性。该建筑结构建造时没有使用任何钉子,而是结合了日本“Nuki”联锁建筑传统(水平梁直接穿透垂直梁)和更先进的抗震工程元素。太阳塔以傲慢和自信的眼光看待未来,而大环则以更细腻和清醒的目光看待未来,但同样雄心勃勃。
“大环”还设有意大利馆,这是马里奥·库奇内拉(Mario Cucinella)的艺术和建筑项目的结晶,他还设计了波里诺国家公园内迷人的圣玛利亚戈雷蒂教堂(Santa Maria Goretti)。主题为“艺术重塑生活”,对理想的文艺复兴城市进行了现代诠释。
这件作品的中心是法尔内塞阿特拉斯雕像,这是一件巨大的杰作,描绘了泰坦·阿特拉斯(Titan Atlas)跪地支撑天球的形象,象征着当时人们所知的宇宙。梵蒂冈也参与了这场活动,并在大阪举办了卡拉瓦乔(Caravaggio)最著名的杰作之一《基督下葬》的展览。本次展览的主题为“美丽带来希望”,提出对美在未来社会建构中重要性的思考。
除了国家展馆外,还有设计师展馆,主题包括“生活的未来”,著名机器人专家石黑浩将为我们带来可能与我们一起生活的机器人和机器人。
专门用于技术创新的空间令人惊讶和着迷:除了机器人之外,还会有飞行机器模型、用于生产电力的萤光植物和由干细胞制成的跳动的心脏。
甚至宇宙探索和宇宙也有其地位。日本南极考察队的一项前所未有的发现将在展览中展出:一块火星岩石,它是迄今为止在地球上发现的同类岩石中最大的一块,它证明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水。
01/08/2010
19/06/2015
22/03/2021 15:17
27/12/2014
10/1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