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反对感恩节的文化大战;批判宿管阿姨的大学生
一名大学生对哈工大宿管阿姨表达感谢的行为发起思想攻击。该名女子为“感恩节”准备了巧克力。学生谴责她公开在大学搞“宗教活动”和“外国节日”。而且中国夜庆祝元旦”、“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五一劳动节”等…专栏作家的评论。
北京(亚洲新闻)- 哈工大学生举报宿管阿姨,真真正正触碰到了社会的道德底线。
感恩节,宿管阿姨准备了糖果,“感谢同学们对17公寓的支持。”一位学生连发三条留言:“作为官方代表,公开搞‘洋节’庆祝活动,不考虑影响吗?”“请生活辅导员和公寓方立刻停止该活动”,“否则我将向学校有关部门反应。”
我能够想象这个学生的样子。理科生,充满了愤怒,脸或许已经涨得通红。他无疑是年轻的,但是看他的语言,多么腐朽。这里有指控,有威胁,也有套话,“我将向学校有关部门反应(原文如此,应该是‘反映’)!”这句话来自他的日常经验,当他敲下这段话时,心中一定有着巨大的安全感。
人们对这个“举报”感到愤怒。即使在观察者网,网友留言也是谴责这个学生为主。这是因为“举报”和“感恩”,正是两种相反的情感。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在某个时刻懂得感恩,否则人就很难活下去——或者活得已经像“非人”。
宿管阿姨和名校高材生也成为一种对比。这个宿管阿姨,一定不会懂得“感恩节”的由来,她心里也一定是爱自己的祖国的,当她准备糖果的时候,其实是被“感恩”这两个汉字所触动。这是一个美好的词,可以用来表示感谢。她说,感谢大家对17公寓的支持,这说明她认为自己对17公寓承担着责任。她或许是“没有文化”的,但是身上也有着“人之为人”的朴素正义。
学校的回应,让人一如既往地失望。学校在官方微博中,肯定宿管阿姨和举报的学生,都是“善意的”,这当然是一种和稀泥的思维。事实上,他们未必真能这样“持平“。据凤凰网的报道,该校研究生工作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原则上,高校内并不提倡过感恩节,学生说这事肯定是没毛病的,而且要表示肯定的。”
学校回应的时候强调“坚决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是一种观念先行,他们也没有去弄明白感恩节其实并不是宗教节日,宿管阿姨也并非搞“宗教活动”。同时,学校的回应还暗示了另外一种观念:学生举报总是合理的(无论怎样都是善意的)、要肯定的。这是一种在高校日渐流行的文化,而那位要举报宿管阿姨的学生,就是受到这种文化的鼓励(无论如何,自己都不会是错的)。
这次“举报”迅速出圈,让很多人感到吃惊和愤怒,是因为它刺激了大众的情感。仅仅是因为是“外国节日”,就应该举报吗?那“元旦”,“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五一劳动节”,都是外国节日,要不要一起取缔呢?
我们在一系列“节日”的陪伴和抚慰下,才勉强长大成人。这些节日,有的是中国本土早就有的,像“端午”“元宵”“中秋”;有的则是最近一两百年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像“元旦”“儿童节”“妇女节”“劳动节”。过去四十年,我们接纳了不少“洋节”,甚至把它们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人再去强调“儿童节”“妇女节”前面的“国际”两个字。这些节日,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融入世界的程度。
至于“感恩节”,中国人大多并不知道它的确切起源。根据网上资料,这是一个在加拿大和美国流行的节日(欧洲基本不过),最初应该是移民感谢上天和印第安人帮他们渡过艰难时光,所以它“非常农耕”,以吃火鸡和南瓜为主。在最深处,这很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因为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生活都很苦。
中国人对“感恩节”的态度,并没有那么严肃,也不吃火鸡和南瓜,而是取它的精神,“感恩”,这或许是中国人最需要的一种情感。在朋友圈,那些有着浓厚中老年人审美风格的感恩节表情包让人厌烦,但是和要举报宿管阿姨的学生相比,中老年朋友反而让人感到可爱了。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东北地区最好的大学之一,学生和学校对此事的反应,无疑是让人担忧的。据媒体报道,在2018年的时候,哈工大在深圳的分校,在一些省的录取分数已经超过了校本部。深圳比哈尔滨更有吸引力,这当然是一个因素,但是分校区超过本部,多少让人吃惊。或许很多家长和考生也知道,新校区代表的是“开放”和“包容”,意味着在未来有更多的机会,而老校区则在日益守旧和封闭的气氛中抱守残缺。
那个学生的行为,如果进行一种“过度诠释”,就是这样的行为:一个封闭和狭隘的人,睁大眼睛,不断作出“敌我区分”,不断切割,最终心中美好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少。抵制圣诞节,因为有“宗教因素”;抵制“情人节”,因为涉及男女之情;抵制“感恩节”,因为是“西方的”。最终,可以抵制的对象越来越少,也变得不再重要,留下的是“抵制”这个动作本身和一种思维习惯——它的后果,就是不断萎缩。
这才是人们担心的。一个优秀的青年,最珍贵的应该是善意的心和开放的心灵,而不是睁大眼睛去寻找敌人。他把“向有关部门反映”写成了“反应”,这是一个错别字,但是也不经意间表达出了本质。如果丧失开放思维和思考能力,一个人最终只会像动物本能一样“反应”,而不再拥有人的情感和表达能力(反映)。
一位生活的德国的神父评论说,每逢春节,《新闻联播》都会播出世界各地祝福中国的新闻,例如,巴黎埃菲尔铁塔会点亮红色,纽约帝国大厦也会这么做。可是我们某些媒体现在努力宣传号召国人不要过洋节,却非常喜欢别人来给我们庆贺节日。这是不是相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礼尚往来的传统美德,有辱我们称之为“礼仪之邦”文明形象?
24/11/2004
10/03/2021 14:18
20/12/2023 15:37
31/05/2020 15:12
28/08/2019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