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坚定信念是奠定基督徒希望的根基
梵蒂冈(亚洲新闻)—“天空并不是空荡荡的”、“生命也并不空虚”:信仰天主是基督徒希望的根基、赋予每个人的生命以意义,使人不仅只对最后的审判充满敬畏。炼狱能带来损害或者救恩,但也能看到一段等待的时刻。是希望,赋予了人类历史意义、而不是今天人们对科学进步的崇信;是希望,赋予了期待真正意义,在人类是无法找到这一答案的。正如历史上历次只带来死亡和毁灭的“伟大的革命”一样。
今天,教宗本笃十六世的第二部通谕《在希望中得救Spe Salvi》正式发表了。意大利文版,全长77页。继在第一部通谕《天主是爱》中全面阐述爱德之后,教宗在第二部通谕中着重详述了望德。这是一部神学巨著,大量引用了圣经、神学家们的著作。同时,也提到了阿多诺、马克思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许多思想家。
教宗在前言中写道,“按照基督信仰的观点,‘救赎’、救恩绝非是单纯的客观事实。救赎是在希望内赐予的、在可以信赖的希望内赠予的。由此,我们可以应对当前。尽管所面临的当前是十分艰难的,但是,如果不断迈向一个目标,也就会善度并接纳”。事实上,“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给人类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东西——与上主相遇、与活天主相遇,由此,与希望相遇”。
然而今天,人类所崇信的“救赎”是“科学进步”:“目前的信仰危机主要是基督信仰希望的危机”。“理性和自由,不断深入成为进步理想的中心”。……“而理性和自由这两大概念,体现了政治方面的意义,理性的王国,成为完全自由了的人类的新条件”(18)。
而事实上,此类理想特别是法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革命,其所谓的希望,充分表现了巨大的局限性。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留下的是“一批狼籍”。“马克思忘了人永远是人、他忘了人、忘了人的自由”。……“认为只要经济走上了正轨,一切都将迎刃而解。其真正的错误就是唯物主义:事实上,人不仅是经济的产物,不可能仅凭创造良好的经济状况等外在的因素将其健全”(21)。真理就是“挽救人的不是科学”,“只有爱才能救赎人”(26)。相反,科学“还可能摧毁人和世界”。
事实上,人们“需要希望”。然而,“当这一希望实现时,似乎明显地显示出并不是人想要的,即,并非一切。充分显示出人类需要一个超越性的希望、使之永远也无法实现的目标”(30)。
答案就是,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这一希望的。因为恩赐是希望的组成部分。天主是希望的根基,而天主也绝非任意一位,而是拥有人类的容颜、爱人直到最后的天主”(31)。
教宗继续写道,这一希望只能在祈祷、行动,承受苦难和期待天主审判的到来中实现。特别是承受苦难,“诚然,应该竭尽全力减轻苦难:尽可能地阻止无辜者的苦难;减轻痛苦;帮助人们战胜各种心理上的痛苦。这是正义和爱的责任,是基督信仰存在的基本需要、是真正人类生命的需要”(36)。但是,我们不能铲除它。“恰恰是在人类竭尽全力试图避免各种痛苦……的时候,陷入了空洞的生活。在这种空虚的生活里,或许没有任何痛苦了,但同时也严重忽视了缺乏意义和孤独的感受。逃避痛苦并不能治愈人类,而只有有能力接受痛苦、通过与满怀着无限的爱承受苦难的基督的结合找到人生意义时才能治愈人类”(37)。“一个无法接受痛苦的社会,就没有通过怜悯分担痛苦的能力”(38)。
最后,天主的审判。在基督内的信仰,始终教导人们要看到“上主反复重申的审判的时刻”(41)。“现代时代最后审判的思想削弱了——基督信仰被单纯地诠释为个人灵魂的救恩;反思普世性的历史,绝大部分是由进步思想主宰的”(42)。因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无神论,期待最后审判的基本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一个不公正的、无辜者饱受磨难、强权玩世不恭的世界,“不可能是好天主的工程。如果天主对此类世界负有责任,那么,也就不是公正的天主、更不是好天主”。然而,“如果在这个世界的苦难面前,抵触天主可以理解的话,那么,人类自以为可以做到天主所做不到的,则绝对不是真的”。……“一个凭借自身创造正义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世界。任何人、一切都无法回答几个世纪的痛苦。任何人、一切都无法保证强权的玩世不恭不继续在世界发号施令”(42)。
“以正义的名义抵制天主的是没有用的。没有天主的世界是没有希望的(参见弗2,12),只有天主才能创造正义,信仰给了我们坚定的信念——天主会创造正义。最后审判的形象,首先绝非可怕的地方、而是希望的所在”。“天主是正义、创造正义。这是我们的安慰、我们的希望。然而,在天主的正义内还有恩宠一并存在”(44)。
答案就在福音中富家人一段寓言中。然而,耶稣“并没有谈到普世审判后的最终命运”,而是“死亡与复活之间的终结条件,一种最后审判还没到来的状况”(44)。在其间,灵魂“已经受到了惩罚。正如富家人的寓言中所揭示的”。最后,“不乏这种状况也能净化和治愈的想法,使成熟的灵魂足以与天主共融。初期教会恢复了此类概念。接着,西方教会又逐渐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炼狱的道理”。
这一道理还“突显了正义与恩宠的渗透,我们生活的方式并非微不足道,但,如果我们坚持投向基督、投向真理、投向爱,我们的肮脏并不会永远玷污我们”(47)。最后,以爱的名义“通过圣体、祈祷和献仪,给予亡者灵魂……‘振作和缓解’。爱可以到达另一个境界,可以给予和接纳、可以超越死亡的界限将彼此联系起来。这就是历经漫长历史长河的基督信仰的基本信念,时至今日,仍然是一个令人倍感安慰的经验”(48)。
在通谕的最后,教宗祈求“希望之星玛利亚”:“借助你的‘是’、通过你的‘是’,千年来的希望应成为现实、进入这个世界、进入历史”。
照片:CPP
18/11/2020 17:31
05/12/2006
01/01/2014
07/01/2012
14/03/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