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正式成为对外贸易结算货币
预计三年内,半数对外贸易都将采用人民币结算,总额可达两万亿美元。北京旨在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市场流通的货币。专家认为,还需首先取消国家对汇率的严格控制
北京(亚洲新闻/通讯社)—三年之内,中国半数对外贸易将通过香港和澳门金融机构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涉及金额达两万亿美元。此举,主要得益于与东盟国家达成的协议。
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迄今,中国公司的对外贸易结算均采用美元。日前,北京指示四百多家企业采用人民币结算对外业务,并表明旨在使人民币成为具有国际性重要地位的货币,抗衡美元。凡采用人民币结算的企业,可享受产品价格优惠;免除了相连附带的汇率浮动危险。此外,中国还向外籍公司作出给予各种优惠的承诺,如减税和市场投资。
汇丰银行中国区高级经济师屈宏斌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很可能比预计的速度要快”。三年之内,总额可达两万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总额的40%到50%。此外,五年之内,人民币将在中国和包括日本及新崛起的亚洲国家的贸易结算中广泛使用。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Billy Mak Sui Choi持谨慎观点。他向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表示,仅四百家公司获准采用人民币结算,充分表明了北京逐步推行此类政策的谨慎态度。
与此同时,北京在G8开幕之际提出的取代美元作为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 SDR)唯一货币,颇具挑战性。后者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帐单位,现采用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
经济学家们一致赞同人民币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地位,但就其前景意见不一。《中国经济季刊》出版人葛艺豪(Arthur Kroeber)认为,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人民币才能成为“象日元一样的次级储备货币”,而且不太可能取代美元的地位。
总之,专家一致认为,仅依赖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经济而提升人民币地位是不够的,北京还应放弃对人民币兑换率的严格控制,使其完全顺应市场随行就市地浮动。而这,恰恰是北京无意在短期内作出让步的。北京担心,人民币一旦升值后就会导致其产品价格失去优势和竞争力。过去一年里,尽管所有人都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但中国政府一直阻止。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