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大米短缺,粮农组织:过去15年价格从未如此高
尽管食品价格普遍下降,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署8月价格环比上涨9.8%。大米很容易受到去年摧毁巴基斯坦和中国的气候破坏的影响,但最近的上涨是由印度的出口禁令导致。受影响最大的东南亚国家正在寻找其他解决方案。
米兰(亚洲新闻) - 八月,大米价格创15年来的名义高点,与2008年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时的价格持平。联合国粮食及农业机构粮农组织近日宣布,尽管与2022年相比,总体食品价格持续下降,但环比上涨9.8%。然而,根据一些预测,由于去年巴基斯坦和中国遭受气候剧变(大米特别容易受到影响),导致产量减少,2023年可能会成为过去20年来全球大米短缺最为严重的一年。
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表明,由于新冠大流行、乌克兰战争和气候变化,全球价格比去年3月的峰值低24%。然而,这一趋势却排除了一些基本食品,例如糖和大米等亚洲主要食物来源。东南亚国家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世界30%的收成来自该地区,而大米提供了50%的人口热量摄入。
粮农组织解释说,印度7月份对非印度香米实施的出口禁令造成价格突然上涨,非印度香米约占印度大米出口量的四分之一:“禁令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印度大米出口限制的担忧导致供应链参与者囤货、重新谈判合同或停止报价,从而将大部分小批量贸易限制在已经达成的交易中”。40%的全球出口大米来自印度,主要买家是孟加拉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和贝宁。
据粮农组织预测,即使印度取消禁令,气候变化可能造成贸易中断,2024年亚洲大米价格的跌幅也可能不大。事实上,8月大米价格上涨也是由泰国降雨不足造成,泰国是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国(今年出口量增长近12%),也是糖的主要出口国之一。中部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减少40%,农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农业产量可能减少6%,相当于2500万吨。
根据彭博社的数据,泰国大米价格因此达到每吨648美元,创2008年10月以来新高,较去年上涨50%。其他分析也强调,中国和巴基斯坦去年下半年遭遇的洪灾也是重要的原因。中国主要产区遭遇洪灾,巴基斯坦数百公顷田地被毁,产量同比下降31%,影响比最初预期严重。
亚洲价格波动导致各国寻找其他解决方案。泰国当局鼓励农民专注于单一作物,减少种植水稻,并改种需水量较少的作物。马来西亚也面临大米短缺的问题,最近几周,大米(必须进口的产品)的价格达到每10公斤33林吉特(6.60欧元)。 据种植者称,造成这种短缺的原因是缺乏清洁的灌溉水和种子质量差,导致产量低。
在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菲律宾与马来西亚、印尼同为东南亚最大的大米进口国,已设定大米价格上限,然后宣布与越南签署五年协议,成为继印度和泰国之后,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本月初,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谈到该产品“零售价的惊人上涨”,每公斤超过60比索(0.99欧元),并对精制大米和普通大米的最高限额分别设定为45比索和41比索。在竞选期间,同名独裁者的儿子曾承诺将价格降至每公斤20比索。昨天,首都马尼拉和南三宝颜市区的300多家小型大米零售商开始领取1.5万比索的国家补贴,以弥补经济损失。
与此同时,马科斯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最新一届东盟峰会期间与越南总理范明正会面后宣布,已接受河内提出的五年大米供应倡议,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菲律宾通过进口越南大米满足了90%的粮食需求,但湄公河三角洲(被视为该国的“饭碗”)的稻田也逐渐干涸。
28/01/2022 13:47
18/03/2024 14:19
11/09/2019 12:45
17/04/2024 17:01
21/03/2024 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