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的软肋:宗教
北京(亚洲新闻)-只要找不到精神价值、不给宗教信仰留下空间,中国就无法成为强国。亚洲新闻通讯社始终强调的这一点,得到了北京普世社会科学研究所刘澎教授的证实。题为《中国崛起的软肋:宗教》的一文中,这位中国和美国宗教问题专家指出,国家饱受精神危机之困,甚至可能最终导致国家崩溃。尽管中国在物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国家缺乏精神价值体系,以至于腐败、不公的暴力等邪恶现象盛行。作者认为,日益加剧的社会动乱标志着中国迫切需要变革,给宗教自由、使社会中充满宗教信仰的价值观。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为实实在在的、名副其实的强国。在此,我们发表刘澎教授文章的第一部分,希望能够为即将召开的十八大提供一些建议。
这篇文章是刘教授在一次研讨会上发表的,刊登在北京普世社会科学研究所网站上。以下为第一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进入世界前列,国际上已有人把中国与美国相提并论,并创造出了"中美国"(尼尔?弗格森:Chinamerica)和"G2"的新概念。G20峰会的召开,把中国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环顾寰宇,金融风暴肆虐全球,昔日"列强"个个深陷泥潭、备受煎熬。国人的感觉却是"风景这边独好"。国内媒体讨论的是中国拥有的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应该如何花、握有近万亿美国债券的中国是否应该"救"美国、人民币是否应该取代美元地位的问题。可 以说,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的自豪感、成就感、自信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这样得到过满足。中国人可以自由地向世人随时表示自己的"高兴"或"不高兴"。种种迹象都在表明,中国人的强国梦似乎正在成真。国内外都有人认为,中国很快将会与世界霸主美国平起平坐,甚至有可能取代美国。终于, 中国似乎可以加入主宰世界的大国俱乐部,而不再是过去那个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了。
然而,媒体上中国的"崛起"虽然不乏某些方面的事实依据,但并非事情的全部。中国能否成为一个真正影响世界的"大国",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目前的"良好感觉",远比人们在媒体上看到的炒作复杂得多。中国人对中国"崛起"的"良好感觉"主要还是源于中国GDP和外汇储备的增长。简单地说,就是中国 现在"不差钱"。但GDP和外汇储备指标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究竟什幺是真正的"大国",国人并不一定十分清楚。
所谓"大国",严格地说,是那些在国际事务中具有领袖地位、其影响超越国家版图的界限,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精神信仰(包括意识形态)等诸方面有着特殊的持久穿透力与辐射力的国家,而非只是财富多或者核弹多,更不只是人口多或者面积大。仅靠一、二个方面的指标优势,无所谓"崛起", 更不能称之为"大国"。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均GDP比中国高得多,但他们并不是主宰世界事务的"大国"。例如GDP绝对值和人均值都大于中国的日本,在世界政治中并没有多少发言权--至少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日本没有可能混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再比如,印度的人口多;中东、海湾国家石油多,财富多;俄罗斯 的面积大、资源多、核弹头多;但他们只堪称是某个方面某个领域的大国。可见,当一个地区大国或某个方面、某个领域的大国易,当一个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价值观等诸方面都具有强烈辐射力的、足以深刻影响世界的大国难。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一个在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能够总是以自己的意志影响世界 潮流、改变国际秩序与格局、能够成为世界多数国家及人民自觉向往、羡慕、学习的样板、能够在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在"软"硬两种实力上都强大的"大国",需要对该国多方面的指标与实力进行全面的综合衡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媒体鼓吹中国要与美国比肩而立,成为"管理世界的共同体",无疑是一种老谋深算的 策略,是要中国对世界上的各种问题承担更大的责任与义务,是对刚刚开始"崛起"的中国的一种温柔的"捧杀"。至于现在的中国究竟有多强大、在哪些方面强大、未来的中国能够走多远,中国人自己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事实上,中国人现在需要考虑的并不是中国拥有什幺、取得了什幺,而是中国现在缺少什幺--什么是中国发展的短板、崛起的软肋。
回答这个问题是痛苦的,但不回答、不正视这个问题,中国就谈不上真正地"崛起",即使中国的GDP超越了日本;即使中国造出了航母;即使中国发射了载人飞船、登上了月球,中国仍然不可能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大国"。GDP与外汇储备不是万能的,"大国"地位不是单凭钱就可以得到的。没有其它方面 综合实力的发展,中国在经济领域内的领先地位只能是暂时的;不解决中国崛起的短板与软肋,中国不可能真正登上足以全面影响世界的大国地位。
一、今天的中国缺什幺?
那幺,"其它方面的综合实力"究竟是指什幺?这个问题的回答也许可以罗列很长一个单子,但其实可以转换为"制约中国发展的短板是什幺",或者说"今日中国最紧缺的东西是什幺"?说到中国的短缺,许多人认为中国最紧迫最稀缺的是能源,能源是制约未来中国发展的瓶颈;有人认为是全球范围内的市场、资 源与科技;也有人认为是中国的法治建设。不错,这些东西都是中国未来发展所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但它们都是从物质层面、技术层面对未来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的分析,不是也没有触及影响中国崛起的致命软肋。
如果我们回顾过去几千年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发展拼搏的历程和其它"大国"崛起的历史,就会发现影响未来中国发展的因素不在物质层面而在精神层面。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最缺少的是什幺?是信仰!中国在精神与道德方面出了大问题,而精神与道德方面的一切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信仰问题。中国人在信仰问题上 早已陷入了严重的空虚与混乱--照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奋斗之路的精神火炬早就该添油加料了。
今天的中国之所以有各种令人发指、匪夷所思的乱象,之所以正气不张、各种丑恶现象丛生不断,不是因为我们穷、没有钱,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信仰!就像"金粉世家",徒有外表的虚华。我们在吃前人遗留下来的作为中国人精神支柱的核心价值观与信仰体系老本的同时,没有为维护和发展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 观与信仰体系主动做出行之有效的创新与贡献。当过去的信仰老本基本吃完,新的核心价值与信仰体系又迟迟未能建立时,中国人精神支柱的空虚与道德基础的缺失造成的物质与精神的巨大失衡就变得日益突出。中国尽管在物质上取得了显着的进步,但物质的繁荣无论如何不能代替精神与信仰的缺失。中国人的精神火炬在严重 缺乏新鲜燃料的情况下虽然仍在勉强燃烧,但其亮度却日渐衰微。这种状况不要说让中国的精神火炬穿透黑暗、照亮全球各个角落,让世人敬仰和依靠,就是仅仅为中国人自己指明前进的方向,为一个由多个族群、多种社会阶层、利益集团组成的国家发展提供所必需的凝聚力,也显得十分无力。这样的国家要崛起、要成为一个 "大国",从何谈起?
换句话说,中国要"崛起",要成为真正的"大国",就必须认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核心价值观与信仰体系是什幺?
"今天,我们信什幺"?对此,按照官方教科书和媒体的宣传口径,早有一套人人皆知的标准答案,从小学到大学,每个人都无数次地回答过这个问题,这似乎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但从当前中国人精神信仰的实际状况看,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被刻意回避而又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正是这个问题,从内部和基础上, 从人的心灵里制约着中国的"崛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决定中国未来社会发展成败的关键。时至今日,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是否有勇气承认,每个中国人心里其实都非常明白:中国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出了问题。道德出问题的原因在于价值观出了问题,价值观出问题的原因在于精神支柱出了问题,多年来官方鼓吹的信 仰体系早已形同虚设了。
遗憾的是,出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当政者和媒体并不愿意坦承这个事实,不愿意公开讨论这个问题。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越来越触目惊心(例如近年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山西黑砖窑案、河北三鹿奶粉案、湖南罗彩霞上大学被人顶替案、贵州四川官员嫖宿幼女案、浙江胡斌飙车 案、湖北邓玉娇案等),但媒体热衷于报道的只是各种问题的故事情节,而不愿意分析其深层原因。即使在论及原因时,也不愿将其归结于精神信仰的缺失,不愿意深究为什幺各种恶性事件越来越多。
当然,从官方立场上解读,中国社会出现的上述问题都是个别的、局部的、孤立的,没有代表性。如果硬要找信仰方面的原因, 则往往把原因归结于"少数"人没有坚持官方多年来反复宣传的核心价值观与信仰体系,"没有牢固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价值观"、"丧失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至于为什幺经过长年累月大规模系统的宣传,还有如此之多的"少数"人不能"确立革命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会源源不断地疯狂作案,还要前赴后继地违 法犯罪,社会道德风气还会严重地沦丧败坏,则语焉不详。
我们的媒体很少直面问题--直截了当地讨论为什幺官方反复宣传的核心价值观和信仰体系会不起作用?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中国人究竟有无道德?有无信仰体系?中国人的信仰究竟在什幺地方出了什幺问题?是我们的信仰根本就不存在任何问题,还是我们认为这些 问题根本无所谓,没有研究的必要?未来的中国究竟要走向何处?能走多远?
当然,我们可以假装这些问题都不存在,可以继续用早已失效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作为学生应付考试的标准答案。但这样做,不过是把所有问题的根源掩盖起来,延缓矛盾的公开化。事实上,以瓮安事件为代表的群体事件的一再发生,已经表明中国社会内部矛盾开始恶化、表面化。自欺欺人,回避矛盾,并不能解决 问题。未来的中国要想成为真正的"大国",绕开信仰问题谈发展绝无可能。信仰问题,关乎中国的未来,这是每一个关心中国命运、希望中国崛起的人必须面对、思考与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