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谋求迄今尚未尝试的合作道路
北京(亚洲新闻/通讯社)—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学家及工商企业界人士呼吁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迄今为止,以发掘“亚洲价值观”为主导思想、达到双赢互利效果的促进工业发展、与污染做斗争的合作似乎并不存在。上周末在中国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与会者一致发表了上述观点。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会上强调指出,“不同的文明在相互影响、不断整合、构成共同价值观中在亚洲大陆得到了发展”。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反复强调了“亚洲价值观”,即尊重权威、谋求经济发展、重视家庭和社会团体。分析家们指出,除个别价值观如尊重和重视家庭也是西方的价值观外,还应验证各国倡导的经济发展究竟是否符合为社会利用的原则,或者还是为了政治权利和大型贸易集团的利益需要。而尊重权威,则更有待商榷。
亚洲两大国之间的合作一度受到了往日恩怨以及相互不信任的制约。中印都还没有忘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边界战争,而新德里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北京与其宿敌巴基斯坦的密切关系。中印的双边贸易往来总额仅为二百五十亿美元,相互投资更加有限。印度最大的工业和科技集团Tata Sons执行总裁补充说,鉴于上述基本的数据,“双方还不存在真正的经济关系”。为此,其发展的空间和余地都是非常广阔的。
北京大学经济教授林毅夫(译音)指出,中国可以继续保持9%到10%的年增长率、印度则为7%到8%。为此,双方在发展过程中开展广泛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中印在吸引外籍投资,特别是西方投资领域中也是竞争对手。
博鳌亚洲论坛二OO七年年会中达成的共识,突出强调了所面临的危险,以及双方经济发展体系的不同之处、尚未整合。从现在开始,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得到了国家控制下的银行金融体系的资助,并且由国家来承担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印度缺乏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私营企业的发展。
此外,中印两国在保护环境领域的合作势在必行。目前,中国和印度对亚洲的污染问题负有主要责任。
世界气候的变暖和气候的变化已经给中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干旱和沙化地区不断扩大、洪涝灾害连年不断。不久前发表的各国气候变化报告中警告说,“气温的升高将给经济、农业和沿海等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恶果”。正在融化的青藏高原冰雪,将使长江水量减少三分之二。此外,人们担心,到二O三O年,旱灾和涝灾还会使农作物减产10%;到本世纪中,谷物的产量减少37%以上。
预计,中国工厂和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很快就会超过美国。但是,报告中表示,并不希望采取单边措施减少气体的排放。否则,“将会限制工业用能源、降低中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为此,最佳解决途径是与各国,特别是富裕国家达成共识。
22/03/2021 15:17
18/11/2020 17:31
31/12/2015
05/03/2024 17:11
19/01/2024 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