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叫方济各的传教士
宣扬福音是他的首要任务:他提醒我们,使命就是为了快乐,使命的领域不受地理或人们的宗教信仰所限制。透过他的生活和教诲,他告诉我们,耶稣的传教士不会问自己如何让别人跟随他们,而是如何接触别人。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是一位传教士教宗:在他担任教宗的12年里,他造访了世界66个国家以及意大利的约50个地方。尤以他年事已高、身体虚弱,这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
教宗的访问目的地雄辩地描述了自2013年7月8日访问兰佩杜萨岛以来他任期内的根本选择,当时他向世界宣告了他对移民悲剧的关注以及对地中海大屠杀的抗议和悲痛。
教宗与中国对话,达成历史性协议;他会见了普京(Putin)和莫斯科宗主教基里尔(Kirill)。但方济各根本不偏袒处于人类战略动态中心的国家。
相反,他引起了人们对大辩论和媒体叙事边缘的国家、教会团体、战争和冲突的关注。
教宗想要表明——并且已经成功做到了——没有任何国家或民族比其他国家或民族更重要或更不重要,他们的尊严不是由其人口规模或经济或政治影响力来衡量的。
教宗曾造访东帝汶、缅甸、孟加拉、新加坡、蒙古、斯里兰卡、巴布亚新畿内亚、南苏丹、毛里求斯、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等许多国家,如上所述,他也造访许多其他对于那些以权力和市场来评判世界事件的人来说“不感兴趣”的地方。
传播福音一直是他的首要任务:使命不是以世俗的成功或获得宗教多数来衡量,而是以福音见证的品质来衡量。在我看来,教宗已经完善了福音派对现实的看法:真福八端的逻辑颠覆了世俗的逻辑。
教宗经常批评劝诱他人改宗,这是传教活动的一个不良副产品,它依靠人力和说服力来说服其他人加入我们的团体。教宗绝不是有意贬低传教使命的有效性,尽管有些人希望了解这一点。
相反,使命不是人类的工作,方济各从其起源重新思考了它:它来自上帝,主角是耶稣的精神。这种见解很重要,因为长期以来,使命一直受到世俗和不充分的神学思想的滋养,人们满足于成绩和令人欣慰的成功。
利用权力和优势地位以及殖民扩张策略实现的宗教征服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具有福音性?另一方面,福音的逻辑相信细小、脆弱和隐藏事物的意义,因为这是耶稣恩典的体现方式。
教宗方济各重申,与传教相反,传教使命是透过吸引力来传播的。换句话说,是耶稣吸引人归向他,而他的门徒真正的福音见证也吸引人。
如果说使命是天主的恩宠,如果它是基督徒生活的氧气,那么它的内容在方济各的教导中也得到了深刻的更新。使命与快乐有关;这是带来幸福和美丽的好消息。 《福音的喜乐》是他的第一篇宗座劝谕的标题,也是他任职期间的纲领和大宪章。
福音是美好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幸福。表现出悲伤、失望、沮丧和无聊的基督教社区和信徒永远无法吸引任何人信仰耶稣。
传播福音不能以反对其他信仰、对天主和他人的恐惧为动力,也不能依靠威胁惩罚的教义,从而激起内疚、沮丧和反叛的欲望。
我们必须高兴成为耶稣的门徒和福音的传道者!教宗以欢乐为主题重启了基督徒的生活和使命,这是圣诞夜和复活节早晨宣布的。
教宗结合其起源和内容,表明传教地点不是由地理或人们的宗教信仰来定义的。
这些新地方被用有效而雄辩的形象来描述:“外向型教会”、“野战医院”、“边缘地区”......如果我正确理解了教宗方济各的话,使命并不在于让更多的人去教堂,而在于推动教会的人走向当今男女聚会的地方,为他们提供团结、帮助和关怀。
耶稣的传教士不会问自己如何让别人跟随他们,而是问自己如何接触他们。
在这个充满战争、伤者和需要治愈的伤口的时代,野战医院的形象尤其引人注目:这项使命触及了我们这个时代男女的悲剧。
正是在那里,传教士们效法善良的撒玛利亚人耶稣,领悟了和平与自由、仁慈与关怀的福音。
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那个晚上,教宗方济各将他的祖国阿根廷描述为“几乎位于世界的尽头”。
但他本人却向我们表明,没有一个国家是世界尽头。对于那些以与耶稣相同的眼光看待人类的人来说,没有哪个地方、没有哪个人是太遥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