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松胜三是日本广岛市当代美术馆馆长,也是国际知名艺术家,1945年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他跟随教宗方济各的旅程。他说:「政客都必须听听教宗的和平信息。」
在1945年原子弹爆炸中幸存的举世闻名艺术家石丸胜三,表达他对教宗方济各的日本之行。恐怖生活已经影响了他的艺术,现在他希望年轻人能够「革命」,他们的生活,必须回归大自然。人工智能、污染和全球变暖是「必须立即解决」的挑战。
教宗方济各在回顾他近日访问泰国和日本时,重申了他对核武器的谴责。 「今天,在较发达国家中,严重的威胁是失去生命的意义。失去生命意义的首批受害者是年轻人。」为遭受地震的阿尔巴尼亚祈祷。下主日,教宗方济各将赴格雷西奥(Greccio),在圣方济各亚西西(Francis)制作了「一个马槽和耶稣出生场景」,教宗将为此圣婴出生场景写一封信。
教宗方济各在离开日本返回罗马之前,在耶稣会开办的天主教上智大学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 尽管日本「基督徒是少数,但感觉到他们的存在」。 「尽管具有日本社会特有的效率和秩序,但人们仍希望和寻求更多的东西:建立日益人性化、富有同情心和仁慈的社会的强烈愿望。」
教宗方济各结束访问日本的前夕下午,以对话、团结和反省追逐名利的社会作为交流的主题,并在东京巨蛋举行弥撒,共有5万人参加。教宗会晤首相、该国政治、民间和宗教当局举行会议。
教宗方济各在日本会见了「三重灾难」的受害者,即地震、海啸和2011年核事故。 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些事物很重要,但人是不可或缺的部份」。「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反对这种欺凌文化,并学会说:足够了!这是一种流行病,你必须自己为它找到药物。」
教宗方济各到访广岛和长崎。在长崎发出关于核武器的信息;在广岛,原子弹掉落地点的拱门旁边,「永远不要战争,永远不要武器冲突,永远不再承受那么多痛苦!」
教宗方济各在日本主持的第一台弥撒,在经历原子弹蹂躏的长崎市肇行,当年原爆造成10至20万人死亡。要「发声」捍卫无辜者,选择「怜悯」作为历史发展的真实方式。
教宗方济各来访并在西崎山殉道者纪念堂前祈祷。这个地方显示「死亡和殉难的黑暗,也有复活的光辉」。日本殉道者启发教宗传教的召叫。「不断燃起传扬福音的热忱」。呼吁亚洲和世界的宗教自由。
教宗方济各回忆说,年轻时他想作为传教士来到这「朝阳升起之地」。「在日本,教会很小,而天主教徒更是少数」(53.6万,占人口的0.4%),传扬福音需要致力于「谦虚、日常的见证,和与其他宗教传统的对话」。以电报向中国、香港和台湾的首長致意,但没有提到香港当前面对的危机。
明天,教宗方济各将在长崎参观日本殉道者博物馆。对于在日本住了55年的馆长多梅尼科·维塔利神父(Domenico Vitali),博物馆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元素:「殉道者带来了世界的另一种愿景。」在世俗社会中,每个人都很忙:没有时间教育孩子。
曼谷之后,教宗将到访日本天主教最重要的地方。瓦赛总主教阐述印度教会和日本教会相似之处。两国都受到圣方济各沙勿略(Francis Xavier)的传扬福音影响。在泰国和日本,天主教徒的人数微小,但是教会通过其服务而存在。
幸存者服部节子(Setsuko Hattori)已经92岁,她在原子弹袭击中幸存下来。由于骨髓疾病,节子无法在11月24日与教宗方济各一起参加弥撒。「通过我的坎坷人生,许多人认识了天主教会。」
52岁的锅岛智久(Nabeshima Tomohisa)是鹿岛裕德稻荷神社「神职」人员(九州岛岛佐贺县),他的希望,与教宗方济各访问日本(11月23日至26日)有关。 「我们有相同的心和相同的愿望表达:最重要,和平是给世界的礼物。」「基督宗教是外国人的宗教,但基督和玛利亚就像住在我们邻家的叔叔和姨姨一样。」
教宗方济各在出访日本和泰国前夕,拍摄视频发放信息。「我相信,我到访会鼓励大家沿着相互尊重和相遇的道路前进,以实现安全和持久的和平,这和平不会背弃原则。和平是美丽的,和平是真实的,它不会后退:它捍卫着本身就拥有每一分的力量。」
袴田岩(Iwao Hakamada)如今已是83岁高龄:他因谋杀罪被起诉,在死囚牢房中度过了48年。 天主教活动家和民间社会表示:「教宗的拥抱,将让日本重新审视死刑」。
东京总主教在等待教宗方济各的来访时,就今天日本的紧迫议题写信给《亚洲新闻》,本社翻译为中文。 反对当年长崎和广岛的原子武器,但同时也向残疾人、移民和绝望的人们,传达了生命尊严的讯息。 在日本,儿童越来越少,老年人也越来越多,每年自杀人数超过二万。
继若望保禄二世以后,将成为第二位访问这两个国家的教宗。具体行程还有待确认。教宗将到访东京、广岛和长崎,在那儿他会为原子弹遇难者祈祷。宗座外方传教会的马尔谷·里波利尼神父就访问泰国天主信徒的意义进行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