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2004, 00.00
韩国
發送給朋友

迈向民主进程的第一步

作者 Pino Cazzaniga, PIME
新生的开放国民党在本次韩国大选中取得了革命性的胜利,标志着集权政治和儒家文化思潮的统治性地位的结束。投票的结果,再次证实了韩国绝大部分民众反对派弹劾总统卢武铉、说明了挽救民主和继续改革的意愿。胜利之后,开放国民党要求前多数党撤消弹劾议案。

汉城(亚洲新闻)—四月十五日举行的韩国大选,被许多分析家视为是韩国民主历史的新篇章。在韩国历史与文化的背景下审视选举结果的残酷数字,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韩国的民主进程在世界是很著名的。诞生于一九四八年的韩国政权,直到一九八七年首次民主选举总统之前,一直在独裁政权的统治之下。但是,以后的十五年中,一方面是严重的地方主义倾向;另一方面是政治腐败,导致保守派势力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由此,便牵涉到了文化因素。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儒家文化思想统治着朝鲜半岛南北方。从文化角度来讲,朝鲜受益匪浅;但是,却不利于人的发展和民主体系的建设。

       不幸的结果终于在上个世纪显露了出来。先是三十六年被日本奴役(1910-1945);之后是南北的痛苦分离。三八线将斯大林式集权主义和军人集权分割开来。但是,二者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儒家集权政治传统。

       二OO二年十二月,南韩发生了真正的“文化革命”,律师出身的卢武铉获得了大选的胜利,担任韩国总统。今年三月十二日,议会保守派势力提出弹劾总统议案。70%的韩国人反对弹劾总统,拒绝传统的儒家思想,支持新的民主。

 

青年的觉醒

 

大选之前,大国家党(GNP)占据议会中的133个席位;接着是千年民主党,占据61个席位。二者皆为反对派。卢武铉总统支持的开放国家党,仅占49个议席。现在,开放国家党一举夺得了151个席位。而大国家党则减少到121个席位、千年民主党跌落到9个席位。

       公民们惩罚了傲慢的议员们。此举,充分显示出新一代韩国人在事态演变中所发挥的作用。身着红色圆领衫的青年们,手持火炬在广场守夜支持卢武铉总统。

       开放国民党主席郑东泳在竞选期间,高度赞扬了青年一代的热情,甚至错误地邀请老年人不要参加投票让位于青年。此举,是儒家文化思想不可饶恕的错误。但是,他迅速纠正了错误,放弃了竞选,开始绝食以示痛悔。开放国民党再次成功了。

       新一代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是本次大选突出的特点。这里的青年,并非全部是二十几岁的群体,而是战后心理上遭受禁锢的一代人。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政治改革愿望、渴望与北朝鲜兄弟姐妹对话;反对美国的保护主义。他们将卢武铉总统视为理想的典范。为此,他们为他投票,并保护他。

 

女性的参与

 

女性在本届选举中异军突起,是韩国民主进程的又一大标志。其参与数据就是最有利的证据。在以前的议会中,只有16位女性当选。现在,共39位女性当选新一届议会议员。而且,她们都积极活跃在第一线。

       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两位,前者的胜利者是依靠自己的能力、而后者败下阵来的也并非是因为其自身的能力问题。首先,大国家党主席朴槿惠,她担任党主席仅一个月的时间。分析家非常看好这位前总统朴正熙的女公子,预示其将赢得韩国民心。

       另外一位是新千年民主党Kim Hee-Jung。她的失败,确切地说是其政党恪守的传统儒家思想所导致的。

 

政治派系的平衡

 

从数据统计显示,韩国议会终于摆脱了朝小野大的不正常状态。仅在两年前成立的民主劳动党获得了10个席位,分析家们认为,这一新党将有助于促成两大派系之间的对话。

高建总理在大选结束后第二天表示:“尽快结束目前的不正常状态是十分重要的,以便防止给经济复苏,以及外来投资者在韩国的投资带来负面的影响。”这里做指的“不正常状态”,是卢武铉总统被弹劾事件。开放国民党和民主劳动党要求同大国家党主席举行会晤,谋求政治解决的途径。但是,大国家党主席朴槿惠女士没有接受他们的建议,因为她认为此举将会涉嫌干涉司法机构的行动。

       此间的个别媒体建议高建代总统邀请政客们撤回弹劾议案。委员会主席发言人拒绝了这一提议。他们认为应该敦促宪法法院,加快工作进度。许多分析家们都期待着最终产生有利于卢武铉总统的司法终审结果。大选的选举结果,是间接的全民否决弹劾的公决。法官们不能不充分考虑这一结果。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取缔死刑的希望日益临近
20/07/2004
第三轮六方会谈即将举行
21/06/2004
自杀、贫困与绝望在青年中蔓延
07/04/2004
东京与北京之间的外交战
01/06/2005
在中国的北朝鲜难民无法进入联合国办公机构
02/03/2005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