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2025, 16.03
以色列-巴勒斯坦-美国
發送給朋友

纳比拉修女: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对加沙的计划“难以想象”

一位曾在哈马斯统治下生活、与加沙人一起经历过战争苦难的玫瑰经修女会修女向《亚洲新闻》评论了白宫主人的言论,后者预言将巴勒斯坦人驱逐出加沙地带,将其变成“中东的里维埃拉”。“他们必须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这就像告诉美国人民离开美国一样。”

耶路撒冷(亚洲新闻) - “根本无法想象加沙居民会离开他们的土地、他们的国家。”这是玫瑰经修女会的埃及裔修女纳比拉·萨利赫(Nabila Saleh)修女向《亚洲新闻》评论了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华盛顿会见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时的讲话。这位白宫主人在犹太国家领导人满意的支持下,提议将加沙居民撤离,并永久迁至埃及和约旦等第三阿拉伯国家,以进行重建工作。同时,特朗普还打算将加沙地带打造成为“中东里维埃拉”。该名修女亲身经历了以色列与哈马斯数月的冲突,并于去年四月初与一群堂区居民一起离开加沙地带,她表示,“人们不能支持特朗普总统的立场。这就像告诉美国人民放弃他们的土地……是一样的!”

特朗普的言论意在重绘未来中东的版图,引发了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批评和愤慨。该计划要求大规模“迁移”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永久”地迁往未指定的地点,这些地点“如此美丽”,以致他们“不想再回来”,而美国则进行长期控制,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滨“度假胜地”。他旁边是笑容满面的内塔尼亚胡,他是这位大亨第二任期内第一位受到白宫欢迎的外国领导人,他称内塔尼亚胡是这位总统任期内“以色列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朋友”。美国领导人最终表示愿意接受巴勒斯坦人在未来重建后的加沙地带的存在,但再次没有具体说明谁可以返回,以及要遵循什么标准。

美国领导人没有提及两国解决方案,并拒绝透露他是否赞成或反对该解决方案。一方面,特朗普的言论和计划得到了以色列的无条件支持,但另一方面,却遭到大部分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的坚决反对,其中以利雅得为首的多数国家按照白宫的计划,应该与这个犹太国家签署关系正常化协议。沙特立即通过其外交部作出回应,确认其对以巴两国解决方案作为任何协议条件的“坚定、持续和不可动摇”的立场。声明还援引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的话说,“沙特不会停止为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巴勒斯坦国的不懈努力。”哈马斯也做出了反应,其发言人萨米·阿布·祖赫里(Sami Abu Zuhri)表示,这些想法“荒谬可笑”,因为它们会“点燃该地区的战火”。

纳比拉·萨利赫修女在加沙生活了13年,亲身经历了巴以冲突的暴力,尽管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引发的战争强度是过去任何战争都无法比拟的。这位修女作为难民在圣家教堂度过了六个多月,与650多名流离失所的基督徒一起,在炸弹和绝望的人道主义条件下照顾着最脆弱的人们。去年六月,她与一些修女一起分享了她在米兰宗座外方传教会中心的经历(其见证的完整视频),其中包括伯蒂拉·穆尔吉(Bertilla Murj)修女和玛蒂娜·巴德(Martina Bader)修女,她们都是约旦人,过去曾在加沙地带工作了很长时间。此前,她还曾获得过米兰总主教德尔皮尼(Mario Delpini)在一次私人接见上颁发的“Fuoco dentro”奖,该奖项由安布罗西亚教会为“改变世界的女性和男性”而设立。

目前在约旦的纳比拉·萨利赫修女继续说道:“一个民族有权在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土地上生活,这也是国际组织基本人权所确立的原则”。在加沙地带数月的冲突中,这位修女经历了可怕的时刻,例如对希腊东正教圣波尔菲里奥教堂的袭击,以及以色列军队在她眼前残忍地杀害两名基督教社区妇女。“逃往南方的人大多来自圣家堂——他们正在返回北方,尽管存在许多困难,因为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情况非常困难。修女总结道:“即使仍然觉得自己是深刻的‘不公正’的受害者,并且真正的和平需要‘上天的奇迹’,但对天主的信任依然存在。”

最后,耶路撒冷辅理主教兼巴勒斯坦宗主教舒马利(William Shomali)蒙席也表达了对特朗普计划的强烈反对。在接受SIR采访时,主教将“违背人民意愿”的迁移定义为“不可想象的”,就像强迫他人接纳他们也是“不可想象的”一样。埃及和约旦的选择至少必须是“自由和自觉的选择”。即使为了填海造地工作而临时转移居民,也必须保障“返回权”。他说:“我认为,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想要在加沙建立定居点,只给一小部分巴勒斯坦人留下返回的可能”,而他的言论“令我们震惊,因为我们明白了他们对加沙未来的意图”。最后,牧师强调“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从不谈论联合国决议和两国解决方案”,并且这两位领导人“都无法取代联合国”。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