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出对人的痛苦无动于衷意味着无视天主
耶稣教导我们不要“将人分门别类看谁是我们的近人、谁不是。你可以成为任何有需要的人的近人,如果你的心里充满了怜悯你就会做得到,也就是你就会有能力与他人一起承受”
梵蒂冈城(亚洲新闻)—我们不能坐视“许许多多忍受饥饿、暴力和非正义的人的痛苦。无视人的痛苦就意味着无视天主”!因为“怜悯”是天主慈悲的基本特征之一。善良的撒玛黎雅人寓言中提到的“近人”是今天教宗方济各周三例行公开接见中讲解要理的核心,强调了“近人”是所有“有需要”的人,不是亲戚、同胞或者分享同一宗教信仰的人。
教宗向聚集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上三万多名世界各国朝圣者指出,“法学士用这个问题考验耶稣:‘师傅,我应当做什么,才能获得永生?’(25)。耶稣要他自己先回答,法学士给出了完美的答案:‘你应当全心、全灵、全力、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并爱近人如你自己’(27)。于是耶稣告诉他‘你这样做,必得生活’(28)。于是,这个又问了一个问题:‘究竟谁是我的近人’(29)?是在暗示‘我的亲戚、同胞或者分享同一宗教信仰的人’……?总之,他要一个明确的标准以便让他能清晰地排列近人和非近人。什么人可以成为近人、什么人不能成为近人。耶稣用一个寓言回答他,并提到了司祭、肋未人和撒玛黎雅人。前两个与圣殿的祭祀有关;第三个是一名裂教的犹太人,被视为是外乡人、异教徒和不洁净的人。耶路撒冷通往耶里哥的路上,司祭、肋未人都遇到了倒在路旁濒死的人。这个人遭遇了强盗,被洗劫后扔在了路边。在这种情况下,上主的法律责成我们必须施救,但两个人都没有这样做。他们从这个人身边走过,甚至可能是匆匆而过。他们着急……,司祭可能急着看表说‘唉,我的弥撒要晚了……。我得去作弥撒’。另一个人说‘我不知道法律是不是允许我这样做,因为那里有血、我就会不洁净了……’。他们选了旁边一条路,没有停下来走近这个人”。
“这个寓言给我们的第一个教导就是:并不是所有到天主的家去、认识天主慈悲的人都能自动爱近人。不是自动的!你可以了解整部圣经、你可以认识所有的礼仪章节、你可以了解所有的神学道理,但是,认识并不能自动去爱:爱有另一条路、爱有另一条路。因着智慧,但还需要更多的一些东西……。司祭和肋未人看了看,但都装聋作哑;他们看了看,但没有采取措施。然而,如果没有真正落实到为近人服务的行动上,就不存在任何真正的宗教。永远也不要忘记这一点:我们不能坐视许许多多忍受饥饿、暴力和非正义的人的痛苦。无视人的痛苦,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无视天主!如果我从没有接近过那个在受痛苦煎熬的男人、女人、孩子、老人,那么我就没有接近天主”。
“让我们回到寓言的中心:撒玛黎雅人,也就是那个被藐视的、谁也不会拿他当回事的人。总之,他也有自己的事、要做的事,但当他看到受伤的人时,并没有像前两个人那样走开,那个人与圣殿是有关系的。撒玛黎雅人动了‘怜悯的心’(33)。福音中说:‘撒玛黎雅人,路过他那里,一看见就动了怜悯的心’。也就是他的心动了!这就是不同之处。其他两个人‘看看’,但他们的心仍然是封闭的、冰冷的!而撒玛黎雅人的心和天主的心一样,他动了怜悯的心。事实上,‘怜悯’是天主慈悲的基本特征之一。天主怜悯我们,这意味着什么?与我们共同承受、祂感受到了我们的苦难。怜悯:‘一起承受’。这个动词是指跳动的心、让人邪恶的视线颤动。在善良的撒玛黎雅人的举动和行动中,我们可以认出整部救恩史的天主的慈悲行动。那是上主与我们每个人相遇时同样的怜悯:祂没有无视我们、知道我们的痛苦、知道我们多么需要祂的帮助和安慰。祂接近我们、从没有放弃我们”。
“但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心里这样问并回答:‘我信吗?我信上主怜悯我,就是我现在这个样子、罪人,带着我的许多问题’?想着这些,答案是:‘是的’!但每个人都应该看看心里是不是相信天主的这一怜悯、好天主的亲近、治愈我们、抚摸我们。如果我们拒绝祂,祂等待:祂是耐心的!总是在我们身边”。
“撒玛黎雅人的行为体现了真正的慈悲:他遂上前,在他的伤处注上油与酒,包扎好了,又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到带客店里,小心照料他。他亲自照料他、给他安排好一切。这都教导我们怜悯、爱,不是泛泛的情感,而意味着照顾他人,直到不惜牺牲自己。意味着妥协,以便为了‘接近’他人直至和他一样所做到一切必要的步骤:‘爱近人如你自己’。这就是上主的诫命。这段寓言的最后,耶稣再次提到法学士提出的问题、问道:‘你以为这三个人中,谁是那遭遇那强盗者的近人呢?’(36)。答案终于明白了‘是怜悯他的那人’(37)。寓言开始时,司祭、肋未人的近人是濒死的路边人;最后,近人是真正亲近了他的撒玛黎雅人。耶稣彰显了这样一个方向:不要将人分门别类看谁是我们的近人、谁不是。你可以成为任何有需要的人的近人,如果你的心里充满了怜悯你就会做得到,也就是你就会有能力与他人一起承受”。
“这段寓言是给我们所有人的精彩的礼物,也是一项任务!耶稣向我们每个人重复了祂对法学士说的话:‘你去,也照样做吧!’(37)。我们所有人都蒙召去走善良的撒玛黎雅人的路,善良的撒玛黎雅人就是基督:耶稣向我们弯腰、做我们的仆人,就这样救了我们。以便让我们也能像祂爱了我们那样彼此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