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出宁要一个有孩子问题的社会而不要一个没有孩子的"凄凉、灰暗"的社会
梵 蒂冈城(亚洲新闻)-孩子"本身是人类和教会的财富";他们懂得天主、"天主也会让他们轻而易举地理解天主";我们牢记"生命不是我们给的而是我们领受 的",我们不是主人。尽管有时候他们会闯祸,但是最好要一个有这些问题和忧虑的社会,而不要一个凄凉、灰暗的社会,因为没有孩子们了。当我们看到出生率为 百分之一时,我们可以说是凄凉的、灰暗的,因为没有孩子了。
谈过家庭生活中父亲、母亲、儿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后,今天周三例行公开接见中教宗方济各的家庭要理围绕孩子展开。强调"孩子是赐予人类的巨大礼物",下周将讲解"某些给少年儿童时代造成伤害的创伤"。
两万五千多人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上参加了公开接见。教宗首先强调"我亚洲之行中看到的许多孩子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激情。但同时,我也看到他们中的许多 人生活条件恶劣。......事实上,可以从怎样对待孩子方面评判一个社会,不仅是伦理道德,还有是否是一个自由的社会还是一个屈从于国际利益的社会"。
首先,"孩子们使我们牢记,我们生命中最初的几年里都要依靠他人的照顾、他人的善待。天主子也没有省去这个过程,这是我们每年圣诞节反思的奥迹。马槽是以 简单而直接的方式向我们宣告这一点的标志。但奇怪的是:天主没有问题让孩子们认识祂、孩子们也没有认识天主的问题。所以,福音中耶稣在描述孩子们是采用的 只有简短美丽、但意义深远的几个词汇绝非偶然。这个'小孩子'的意义是指所有需要依靠他人帮助的人,特别是小孩子们。例如耶稣说,'父啊!天地的主宰!我 称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瞒住了智慧和明达的人,而启示给小孩子'。还有'你们小心,不要轻视这些小子中的一个,因为我告诉你们:他们的天使在天上,常见我 在天之父的面'。所以,孩子本身就是人类和教会的财富。他们不断地提醒我们进入天国所必要的条件:不要自恃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而需要帮助、爱和宽恕。我们 所有人都需要帮助、爱和宽恕,......所有人"!
教宗继续强调,"孩子还使我们牢记另一个十分美好的;使我们牢记我们是儿女:尽管我们长大成人了或者老了;尽管我们成为父母了、承担责任了,我们仍然是为 人儿女的。我们都是儿女,这一点使我们永远记住生命不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而是我们领受的。生命的巨大恩典是我们领受的第一个礼物,生命。有时,我们在生 活中有忘记这一点的危险,就好像我们自己是生命的主人,而事实是我们从根本上依靠天主。听到无论任何年龄段、身处各种境地、各种社会条件和状况的人永远都 是儿女、永远是儿女,这是一个巨大的喜乐。这是孩子们用他们本身的存在为我们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只有因着他们的存在,我们才能始终牢记我们所有人都是儿 女、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为人儿女者"。
"孩子们还为人类带来许多其它礼物、许多财富。我只提及几点。他们带来了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本着充满信心、纯洁的视野看待事物。孩子自然而然地信任父 母;对天主、对耶稣和圣母自然而然地充满信心。同时,他们内在的目光是纯洁的,还没有受到邪恶、两面派、使人心变硬的生活疮疤所污染。我们知道孩子们也有 原罪,他们也有他们的自私,但却保持着纯洁、内心的纯朴。孩子们不是外交官:他们想什么说什么、看见什么说什么,直截了当。许多时候会让父母不知所措:在 人前说'我不喜欢他,他太丑了'......。但孩子说的是他看到的,他们不是两面派。他们还没有学会我们成年人所有的两面三刀的学问"。
此外,"在孩子们纯朴的内心中带着得到和给予温柔的能力。就像圣经中记载的,温柔来自一颗血肉的心,而不是石头心。温柔也是诗篇:感受到事物和事件,不要 将其当作纯粹的东西来处理,只为了用,因为有用而用......。孩子们会笑、会哭:这是我们大人常常会'被扼制住'的情绪,我们已经没有这种能力了。......这总是 取决于一颗变硬的心......。那么,孩子们可以教给我们再次微笑和哭泣。为了上述种种原因,耶稣邀请祂的门徒们'成为孩子一样',因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才能进 天国'"。
最后,教宗强调"孩子们带来欢乐、生命、希望,但他们也闯祸。但生活就是这样,诚然,他们也让人担心、有时还会有许多问题。但 是,最好要一个有这些问题和忧虑的社会,而不要一个凄凉、灰暗的社会,因为没有孩子们了! 当我们看到出生率为百分之一时,我们可以说是凄凉的、灰暗的,因为没有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