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为那些向难民关上了门的人和机构请求宽恕”
梵蒂冈城(亚洲新闻)—邀请大家“为那些向难民关上了门的人和机构请求宽恕”;另一方面“本着开放精神接受明天将出版的围绕‘共同家园’展开的通谕”。文件“呼吁人类承担起天主交给的在造物工程中播种和保护花园的任务”。这是今天教宗方济各在周三例行公开接见的最后向世界各国朝圣者表达的心声。要理中,教宗强调了“牧人和全体基督徒以更加具体的信仰方式对待遭遇丧失亲人痛苦的家庭”的必要性。
谈到难民问题,教宗特别提及未来几天将举行的联合国世界难民日——“无数兄弟姐妹们,他们试图逃离自己土地、在其它地方寻找一个可以不害怕地生活的家”。这就“要求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地采取有效行动,防止各种强迫性移民的原因”。
谈到明天将发表的通谕,教宗表示文件是“在教会社会训导的路线”指引下疾呼“共同的家园”、天主的创造物“正在遭到摧毁,所有人都会因此受到伤害,特别是穷人”。
周三例行公开接见中,教宗讲解了信仰的道理,即“天主之爱的工作比死亡要强大”,保护我们不要沉溺于“死亡的虚无主义观点以及虚假的世界的安慰”。正如本笃十六世教宗指出的,“这样,基督信仰的真理就不会面临与神话传说混淆的危险”,从而陷入迷信。
教宗向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三万多名世界各国朝圣者表示,“死亡是所有家庭都会遇到的,任何人都无法避免。这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一旦触及到家庭情感时,死亡永远也不能是自然的。对于父母而言,白发人送黑发人永远是特别痛苦的,违背了赋予家庭意义的关系的根本性质。丧子之痛,形同时间停滞:开启了一个吞蚀了过去和未来的深渊”。“是满怀喜乐地交给我们使之诞生的生命所作出的承诺、礼物、爱的牺牲的迎头痛击。多少次,父母们抱着孩子的照片来参与弥撒,对我说‘他/她走了’。那目光是如此痛苦。死亡使我们痛苦;当是自己的孩子时,那种痛苦则彻骨铭心”。
就像是“养一个丧失了父母的孤儿。有人问,‘爸爸呢?妈妈呢’?……整个问题让孩子的心里充满了焦虑。孤身一人、在他内心深处因被抛弃而产生的空洞感,是如此令人揪心,因为他甚至不知道该怎样定义突如其来的一切。‘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怎么回答?孩子因此而备受煎熬”。
在上述情况下,“死亡就像是家庭生活中开启的一个黑洞、我们不知道怎么来解释。有时,甚至把罪过推给天主。我理解你、你生天主的气了,骂人了……。‘为什么夺走了我的孩子?没有天主、天主不存在!为什么这样做’……”。
但“身体的死亡有着比其更加糟糕的‘同谋’,那就是仇恨、嫉妒、傲慢、贪婪。会让人变得更加痛苦、不公平”。因为“家庭情感,有时是伴随人类历史的死亡这种势力无法逃避的受害者”。“让我们想一想因为仇恨和人类对同类的冷漠造成死亡已经变成了‘正常现象’,这是多么荒谬。求上主让我们摆脱这种习以为常吧”。
按照信仰的观点,“死亡永远也不能掌握最终的胜利”。多少次,“遭遇失去亲人痛苦的家庭找到了恪守信仰与爱的力量,将我们所爱的人结合在了一起。从这时起,就阻挠了死亡去夺取一切。死亡的黑暗要用巨大爱的工作去抵制”。“在复活上主——祂从不抛弃任何一名天父交给祂照顾的人——之光的照耀下,我们才能摘掉死亡‘蛰人’的触角,正如保禄宗徒说的;我们可以阻挠它毒害生活、让我们的感情变空虚、使我们陷入更加黑暗的深渊”。在信仰内“我们可以彼此安慰,直到上主战胜了死亡。我们的亲人并没有在黑暗中消失:望德向我们保证他们在天主那美善和有力的手中”。“如果我们让信仰支持我们,悲痛的经历可以在家庭内产生更加密切的联系;再次向其它家庭的痛苦;再次向在希望内不断诞生、重生的家庭展示友爱”。
“不应剥夺哭泣的权利,我们应该为失去亲人哭泣”!耶稣“也哭泣过”,为了一个祂深爱的家庭丧失亲人痛苦。“我们应该从许多家庭作出的简单但却强有力的见证中汲取力量,她们懂得在极其艰难的死亡过渡中,有被钉十字架上死而复活的上主用从死者中复活做出的坚定承诺的安全过渡”。“天主之爱的工作比死亡要强大,那爱,恰恰是那爱,才是我们应该努力配合的,我们用信仰努力配合!让我们牢记耶稣的行动:‘耶稣把他还给了他的母亲’。祂也会这样对待我们的所有亲人、当我们再次相会时我们将在一起、当死亡在我们内被彻底战胜时。它被耶稣十字架战胜了,耶稣会把我们还给家人”。
18/11/2020 17:31
05/12/2006
09/05/2023 18:18
27/03/2023 17:24
27/11/2021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