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亚洲来到圣伯多禄大殿,向方济各做最后的告别”
在罗马瞻仰贝尔格里奥灵柩的朝圣者和好奇者中,从孟买到首尔、从河内到上海,信徒和非信徒都向《亚洲新闻》讲述了他们来到梵蒂冈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的情况。“我们是印度教徒,但来到这里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韩国人也会永远铭他。”“我们没能在新加坡见到教宗,现在我们作为朝圣者来到这里。”
梵蒂冈城(亚洲新闻) - 圣伯多禄广场上空晴朗,偶尔飘散着几朵白云。阳光暖洋洋的,但一股清风吹向了从今天凌晨开始就挤满协和大道、教宗庇护十二世广场和教堂前大空地的数千人。大教堂开放时间为上午11点至午夜(以及明天和周五开放至晚上7点);人们耐心等待。艳阳高照,光线强烈,不适合哀悼。人们——无论是信徒还是来自各大洲的好奇者——将从今天开始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来到这里向教宗方济各做最后的告别,其灵柩从圣玛尔大之家迁至圣伯多禄大殿,供民众瞻仰。
安保措施严格。直到葬礼当天——星期六26日上午10点在圣伯多禄大教堂前,雷(Giovanni Battista Re)枢机将负责主持仪式——预计将有20万名信徒和170个外国代表团参加。已经快到四月底了,但意大利民防部门正在分发瓶装水。只有记者和持有特别许可证的人员才能进入柱廊附近的入口。许多执法人员和志愿者都穿着翠绿色的禧年背心。今天,在经历圣门朝圣之旅的同时,我们还见证了来自“世界尽头”的教宗的灵柩,后者将被安葬于圣母大殿。
在前来向贝尔格里奥作最后告别的人群中,或者仅仅是为了见证正在梵蒂冈进行的这一历史性事件,也包括亚洲人。例如,来自孟买的印度人Maesh与妻子Badura,他们携两个年幼的孩子来到罗马。他正在拍摄人山人海的广场。他告诉《亚洲新闻》:“我们在这里度假十六天。我们是印度教徒,但当我们听到有关教宗的消息时,我们立即认为必须来这里。”“他是一位对全世界都意义重大的教宗,”他的妻子附和道。对于这对夫妇来说,教宗方济各是“一个好人”。“对于这样一位重要的人,我们至少应该贡献出五分钟的时间。”Maesh与Badura不会去瞻仰贝尔格里奥的灵柩。“我们昨天参观了大教堂,今天我们来这里只是为了看看人群,”他补充道。
《亚洲新闻》还采访了来自越南首都河内的Hai。他坐在走廊两旁的花坛上等待,朝圣者们通过这条走廊从新庇护广场前往大教堂。“我来罗马是为了工作,”他说。“我是一名佛教徒,我来圣伯多禄大教堂是因为我想亲眼看看那里的情况,也想参加教宗的葬礼。”Hai特别缅怀复活节星期一逝世的教宗,因为他积极致力于乌克兰的和平。“他与贫困抗争,”他继续说道。不远处,来自上海的华人Yumi和Li正在自拍。她们说到:“我们在这里旅行,梵蒂冈是最美丽的地方之一。我们不知道教皇的情况。我们几天前才从新闻上得知的。”她们补充道:“我们不是宗教人士。但我们还是想去看看,然后我们会去罗马斗兽场,之后达成回程航班。”
33岁的Seo-Yeon是来自首尔的韩国人,她正在排队等待教宗方济各的灵柩,她说她不能错过这个“历史性时刻”。“当教宗去世时,我想在这里表达我的悲痛,”她继续说道。Seo-Yeon来意大利是为了旅行。“我相信他努力在世界传播的价值观和力量。能来到这里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她还回顾起2014年教宗访问韩国的情景。“他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说到。“韩国人会永远铭记他。我相信他的一生不仅仅奉献于宗教;他还试图通过告诉我们,我们都是人类的一部分,来拯救世界。”Seo-Yeon曾经参加过教区活动,但现在已经不再参与活动了。她向《亚洲新闻》透露:“我相信宗教的价值观和善良的力量。”
还有一些人原计划在今天的公开接见活动中会见教宗方济各,但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公开接见未能举行。“教宗访问新加坡时,我没有机会与他见面。我想在这里看看他,”Ida说道。她正与一群来自印尼的天主教徒一起访问罗马,这些天主教徒以佩戴黄色围巾和禧年标志为特征。“我们原计划今天在圣伯多禄广场与他见面,我们已经预约了。一切都准备好了,”她说到。“现在我们来看望他,向他作最后的告别。他是有史以来最明智的教宗之一。”
24/11/2004
10/03/2021 14:18
20/12/2023 15:37
31/05/2020 15:12
28/08/2019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