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2016, 16.34
香港 - 中国 - 梵蒂冈
發送給朋友

回应有关“香港集团”“反教宗”的指控

作者 John Mok Chit Wai

亚洲新闻的合作者,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回应因批评圣座对华政策对本社以及香港人的指责。宗教自由是基本人权和普世价值,在中国、俄罗斯和中东都同样。“右派”和“左派”:中国自称是左派,但却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野蛮资本主义,形同“右翼”政府。《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要求信众投身政治生活,抵制“一党专制的……专制主义和不宽容”。恰恰就像中国

香港(亚洲新闻)—日前,意大利媒体(网上英文版翻译)指责亚洲新闻给“香港、美国和欧洲右翼”的“集团”空间,旨在敦促教宗方济各在中国教会合一问题上将宗教自由放在首位。更将亚洲新闻通讯社纳入了“反教宗、对普京顶礼膜拜的天主教徒”行列。今天,香港中文大学助理莫哲暐就此致函本社。他曾两次为本社撰稿,谈中国的宗教自由以及中梵对话:《向北京献殷勤,教宗方济各失去了中国(和香港)》、《习近平和宗教:中共领导宗教要“导之有效”、“导之有力”》。

 

回應有關「香港集團」的指控

本人來自香港,曾投稿致亞洲新聞,批評教宗方濟各聖父對中國所採取的外交政策。對於近日有兩位梵蒂岡專家的言論,甚感不安和不解。該兩位專家指控某些批評現時中梵談判進程的人「具有政治目地,卻以神學和教會問題包裝」,好能維護「西方至上」。他們稱這些人為「香港集團」,繼而指控他們與「美國和歐洲右派」「結盟」。而更嚴重的,是指控他們「反方濟各,卻愛普京」。

 

本人確實曾多次批評教宗聖父的中梵談判策略。除了投稿予亞洲新聞,也曾投稿至香港的報紙和網媒,例如《明報》和《端》。(可惜那些梵蒂岡的專家無機會讀到有關評論,皆因他們應該不屑讀任何中文文獻)。但本人實在無法理解那些指控。

 

本人的批評皆出於一基本原則:保護和爭取宗教自由。本人以為,宗教自由乃普世價值。雖不熟悉教會訓導,但敢說教會內大部分人是也會同意此看法。當然也包括教宗聖父。假若支持教宗聖父為中東受盡迫害的基督徒大聲疾呼,就等於是其盟友,那麼為何呼籲各界關注中共暴力鎮壓基督徒,卻會成為教宗的敵人?背後之邏輯,何以成立?假若教會渴望在中國自由傳教而不用摒棄其完整之身份,並且尋求中國內教會之共融,則宗教自由乃唯一保證。假若要在中國確立宗教自由,則政治改革乃唯一出路。不斷向中共靠攏,卻拒絕為中國宗教自由疾呼,也無視習近平政權不斷收緊民間社會自由之事實,則是把中國信徒推進無奈和痛苦中,也將令在中國內之教會進一步分裂。

 

本人在香港某大學的政治系擔任教學助理,負責為同學舉行導修課,探討基本政治學概念。按所受過的學術訓練,本人無法理解為何批評教宗聖父的對中國政策,便會變成右派甚至是俄國獨裁者普京的盟友。按本人理解,國家資本主義和裙帶資本主義均是右翼之意識形態,而當今之中國政府正在實行之。在中共治下,寡頭企業興起且發展蓬勃、勞工農民飽受剝削、房地產價格因投機炒賣而不斷飆升。假若某些人因為中共宣稱自己是共產政權,便以為他等屬左翼,則是昧於事實。本人深信,教宗聖父必定關心中國內飽受大企業剝削之工人,而這些大企業多有中共在背後撐腰。本人非常欣賞教宗聖父多次以言行批判脫韁式資本主義、政治腐敗、社會不平等,和人口販賣。但有此等立場不等於便會成為習近平的支持者。

 

普京多次侵犯人權、打壓異見,當受譴責。但習近平也同樣當受譴責!假若我們譴責普京的鐵腕統治,則理應也批判習近平的高壓管治!此乃一以貫之和思想真誠之表現。我等應批評且對抗任何形式的獨裁專制統治。任何人有志令世界變得美好,均應有此目標。寧夏的蔚和平神父在離奇死亡前也曾呼籲教廷不要急於求成,難道蔚神父也是普京的盟友?

 

本人一向支持梵二的教訓,支持教會與多文化對話,也支持教會本地化。(吾向愛以母語唱詩歌。)然而懷有梵二精神不等於就要支持教宗聖父的外交政策。《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有云:「誰有或可能有資格擔任這困難而極其崇高的政治工作者,應善自準備,並以公而忘私及不圖賄賂的精神,努力執行其任務。他們應以完整的品格及智慧、和那不仁不義及高壓作風相鬥爭、和那一人或一黨專政及不能容物等惡勢力周旋,並應以誠實、公平、乃至仁愛、勇毅,獻身於公共福利。」在中國的所有基督徒,甚至是所有在中國的人民,均身處「一黨專政」下。我等難道不應響應牧者呼籲,挺身與之抗衡嗎?

 

記者和傳媒人士之責任,乃在傳播真相,而非散播無據指控和分裂的種子。假若梵蒂岡的專家欲了解更多我等的判斷和意見,本人邀請他等來香港與我們神父、信徒、行動者、學者等公開討論。教宗聖父教導我們要以對話解決衝突,實在應該效法。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