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2020, 14.39
中国
發送給朋友

全球疫情大流行和「空前的挑战」成为「两会」的议题

作者 Lu Haitao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将面对与病毒共存、经济、失业、国内外批评有关挑战的议题。 「两会」分别于5月21日和22开始,较往常延迟近两个月。中国宣布已经击败了该病毒,但吉林省正在封锁隔离,武汉的人口正在接受测试。习近平的权力受质疑。

北京(亚洲新闻)- 本周末,中国的立法机构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年度会议在北京开幕。它们被称为「两会」,被认为是没有任何实际权力的官方修辞仪式,因为它们认可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局已经决定的一切。

全国人大将于5月22日展开;全国政协则早一天举行。通常这两会都在3月初举行,但是今年由于大流行,他们推迟了两个月。延迟表示该国仍在努力预防和控制该病毒的传播。

从武汉(湖北省)开始的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继续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并正在削弱全球经济。中国当局一方面宣布战胜了Covid-19,但另一方面对这种流行病的复活及其经济和政治后果带来的潜在挑战非常谨慎。

「两会」将在严格的防疫下举行,其时间缩短了:从两周减少到一周。传统的新闻发布会以及采访将在线进行。

正如预期的那样,本届会议的突出题目将是与大流行有关的多重问题:经济增长、失业、国内外批评、疫情开始后的沉默后国际社会的不信任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威胁说,这是与美国经济关系破裂的原因。

官方媒体说,多家公司已经恢复生产,并且正从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中恢复经济。当局承认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降,但否认存在大量失业。然而,以出口为导向的行业,尤其是制造业,却面临着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世界其他地区的需求低迷,来自国外的订单已经崩溃。例如,深圳富士康的工人表示,他们被勒令从五月初开始放为期四个月的长假。

至少有800万毕业生正在等待找不到的工作,服务业和中小型企业正在努力负担税收、租金和劳动力的负担。在中国的几个城市,到处都有小企业主的零星抗议,要求免租。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提交全国人大,报告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是观察员关注的焦点。自从中国国家统计局在四月份的第一季度宣布负增长6.8%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没有提到「实现全年的社会和经济增长目标」。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Ma Jun)建议今年不要设定GDP增长的目标。

据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政府工作报告草案已在政治局内部进行了讨论。该报告承认未来存在「空前的挑战」和「常规防疫」。实际上,疫情正在反弹:东北城市吉林已被封锁。在震中武汉,大约有1,100万人正在接受COVID-19测试。

当局也在减弱不同的声音。为流行病的真相大声疾呼的作家方方(Fang Fang )及其支持者受到网上爱国情绪的攻击。甚至是一位女士在2月初在阳台上敲锣寻求帮助时,这个故事在中国网络领域也引发了轰动,还抨击方方分享了「以她为武器」和「别有用心」的故事。在武汉报导的公民记者和律师张展(Zhang Zhan)被警方逮捕,并被拘留在上海。另外两名公民记者方斌(Fang Bin)和陈秋石(Chen Qiushi )仍然失踪。

据《路透社》披露,提交给中国国家安全部的一份报告警告说,中国面临与1989年天安门镇压类似的病毒反弹。中国的官方媒体和外交官都表现出了敏锐的力量:散布错误信息并拒绝对该病毒进行独立调查,同时中国人当局否认在早期阶段隐瞒信息,并将中国描绘成当今世界的「消防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为其终身任命消除了主要障碍,国会修改了宪法,习近平的权力达到了顶峰。但是习近平的麻烦不断出现。贸易战爆发于两年前。香港的抗议浪潮仍在继续。一月份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后,该病毒迅速传播。消除贫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将于2020年实现。毫无疑问,习近平想出任第三个任期,但是他的权力受质疑。

国内市场低迷,出口和财政收入应是主要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武装部队预算的增加(一直在增长),强调维持最初的稳定,这种稳定已经超过了军队的稳定。必须说,即使在这种流行病中,中国也没有停止威胁台湾的可能入侵。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将为有毒奶粉受害患儿给予13.5亿元的赔偿
29/12/2008
就像毛泽东时代一样,习近平统治之下正进行「清洗」
08/10/2020 17:56
教宗指出言论自由是基本权力,但一个信仰不能被荒谬化也同样是基本权力
15/01/2015
教会内不应存在权力斗争,因为按照耶稣的教导真正的权力是服务
21/05/2013
公开信:中国批准联合国《公民权力和政治权力公约》
27/02/2013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