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2021, 14.59
梵蒂冈
發送給朋友

教宗:饱受战争和恐怖主义折磨的伊拉克发出兄弟情谊的讯息

教宗方济各在公开接见活动上回顾了此次旅途。与大阿亚图拉“难忘的会晤”。“谁在向恐怖分子出售武器?今天谁向进行屠杀的恐怖分子售卖武器给?”。“愿和平的天主将兄弟情义的未来赐予伊拉克、中东和全世界!”。

 

梵蒂冈(亚洲新闻)- 教宗方济各在访问伊拉克时拜会了一个殉道的教堂,亲眼目睹并聆听了关于战争和恐怖主义的见证,以及伊拉克人对于和平与友爱的希望。教宗方济各今天在私人图书馆举行了公开接见活动,在谈及访问伊拉克之旅时强调了与大阿亚图拉西斯塔尼(Al-Sistani)“难忘的会晤”。并再次谴责武器贩运:“谁在向恐怖分子出售武器?他们正在其他地区及非洲进行屠杀。我希望能有人回答这个问题。”

教宗方济各指出,“我强烈地体会到这次朝圣之旅的忏悔补赎的意义:过去,我未能亲近那些饱受折磨的人民、那殉道的教会,没有本着大公教会之名背起他们多年来背负的十字架,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就如同放在克拉克斯教堂入口处的那个大十字架。我在此次访问中看到受摧毁的创伤仍未愈合,以及与在暴力、迫害和流放下余生者的相会和聆听他们的见证…与此同时,我也看到围绕在我身边的人,接受基督讯息的喜悦;我看到向和平及兄弟情谊开放视野的希望,也就是用耶稣的话概括出此次访问的格言:《你们众人都是兄弟》(玛23,8)。我从伊拉克总统的讲话、在许多的问候和见证中、在人们的歌声和行动中、在青年人灿烂的面容和老年人明亮的眼神中感受到了这希望。”

教宗表示,“伊拉克人民有权度和平的生活,他们有权重新获得属于他们的尊严。他们的信仰和文化根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美索不达米亚是文明的摇篮;巴格达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数世纪以来,它一直拥有世界上藏书最丰富图书馆。是什么摧毁了它?是战争。战争是个妖怪,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头换面,继续吞噬人类。但是对战争的回应不应该是另一场战争,对武器的回应不应该是另一些武器。谁在向恐怖分子出售武器?今天谁向进行屠杀的恐怖分子售卖武器给?想想非洲?我希望能有人回答这个问题。”

教宗继续表示,“答案是兄弟情谊,这不仅是对伊拉克的挑战,也是对许多冲突地区的挑战,最终也是对整个世界的挑战。因此,基督徒与穆斯林、其他宗教代表在乌尔相遇并祈祷,大约在四千年前,亚巴郎在此蒙受天主召叫。亚巴郎是我们的信仰之父,因为他聆听天主的声音,抛弃一切离开了家乡。天主忠于祂的许诺,时至今日仍指引我们和平的脚步,指引那些注视着高天在尘世间前行的人。在乌尔,站在同一片灿烂的天空下,我们的圣祖亚巴郎看著我们、他的后裔,‘你们众人都是兄弟’这句话仿佛再次在心中回响著。”

“巴格达叙利亚礼天主教主教座堂举行聚会时发出了友爱的讯息。2010年,主教座堂正举行弥撒时遭袭击,48人丧生。伊拉克教会是一个殉道的教会,圣殿的石头上镌刻着殉道者的回忆,回荡着相遇的喜悦:我在他们之间的惊讶和他们与教宗同在的喜悦融为一体。”

“我们在摩苏尔和克拉克斯、底格里斯河及古老的尼尼微遗址旁发出了关于兄弟情谊的讯息。ISIS占领导致成千上万的居民逃亡,其中包括许多不同教派的基督徒及其他受迫害的少数民族,尤其是雅兹迪人。这座城市的古老特色悉数被毁。现在,他们正在努力重建。穆斯林邀请基督徒重返家园,他们一起重建教堂和清真寺。兄弟情谊。请大家继续为我们这些久经考验的兄弟姐妹祈祷,使他们有足够的力量重新开始。我想对许多伊拉克移民说:你们如同亚巴郎一样舍弃了一切;你们像他一样守护信仰和希望,无论你们身处何处,你们都要成为友谊和兄弟情谊的编织者。如果可以的话,请回来吧。”

“另一个关于兄弟情谊的讯息来自两次圣体圣事:在巴格达举行的加色丁礼弥撒,以及埃尔比勒举行的弥撒。”教宗最后总结说,“请众人为这次伊拉克的历史性牧灵访问赞美天主,并继续为那片土地和中东祈祷。在伊拉克,尽管那里遭到破坏和武器的袭击,但那象征他们国家和希望的棕榈树仍在继续生长并结出果实。友爱就是如此,它不喧哗,却结果实并使我们成长。愿和平的天主赐予伊拉克、中东和整个世界一个兄弟情谊的未来!”。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教宗:为和平而进行的会面,缺乏爱是我们恶的根本原因
20/10/2020 19:00
海湾穆斯林、兄弟会宣言和“宗教战争”的幽灵
16/10/2023 17:51
教宗:普世青年节是对欧洲的普世开放; 环境、未来、兄弟情谊、希望之地
02/08/2023 19:21
修女发初愿,根据恰蒂斯加尔邦的反皈依立法被捕
08/06/2023 16:41
阿布扎比《人类兄弟情谊》宣言激发雅加达宗教交谈
26/01/2023 17:02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