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不关注家庭就没有未来
教宗方济各在有关出生率的会议上发表讲话,“子女是民族重生的希望!”。 “现在风气有时会让人觉得成功感意味着赚钱和成就,而子女似乎已经成为阻碍实现个人理想的障碍。这种心态对于社会就是一种毒瘤,使未来变得不可持续。”
罗马(亚洲新闻)- 一个不关注家庭,从而延长“人口冬季”的社会没有未来,不仅是从经济角度,还有“梦想”角度。与以往战后及疫情后一样,经历了新冠病毒造成的危机之后,“如果家庭再次启程,一切都重新开始”。教宗方济各今天在罗马出席了有关出生率的会议。该会议由意大利全国家庭协会论坛在和解举办,意大利总理德拉吉(Mario Draghi)也出席了会议的开幕式。
教宗首先指出出生率问题是全欧洲的当务之急,“欧洲不再因其辉煌的历史,而是因其高龄化而成为古老的大陆”。教宗随后强调,在大流行的几个月中,各个家庭“不得不加班”,“父母均担任老师、计算机技术员、工人、心理学家”。“为了美好的未来,有必要照顾家庭,尤其是年轻的家庭,他们的担心或使其生活计划陷入瘫痪。这个问题牵涉到工作不稳定的迷惘感,在养育儿女方面愈加捉襟见肘的担忧:这个恐惧会吞噬未来,是会造成一个社会下沉的流沙。怎么可能让一名妇女必须为生命所能给予的最美好的礼物而感到羞耻呢?应该感到羞耻的不是妇女,而是社会,因为一个不接纳生命的社会等同于拒绝活下去。子女是民族重生的希望!”。
要想重新开始,首先必须谨记生命是礼物,“是每个人所领受的第一份礼物。没有人能自行给予”。然而,礼物的首要地位已经被人遗忘,“在最安逸和消费主义的社会里尤其如此。事实上,我们看到俗物越多,冷漠往往越严重、团结精神越低落。
我们必须自问,“我们的宝藏,我们社会的宝藏何在?是在于子女还是金融?是什么在吸引我们,家庭或创收?必须要有勇气选择位于首位的东西。”
教宗指出的第二条思路是“可持续性”。“它是建设更美好世界的关键词。它不只是经济、科技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更包括世代之间的可持续性。我们要是不关注家庭和子女,将会无法供应生产和守护环境。可持续成长便由此开始。历史也是如此教导我们。”
教宗表明,“可持续性意味着责任:现在到了肩负振兴社会责任的时候。由此,除了家庭的首要地位,学校也至关重要。”“在学校不仅要通过成绩变的成熟,而是通过遇见的面容。对于年轻人来说,接触高标准的榜样非常重要,它们能同时锻造心灵和思想。榜样在教育方面很重要,这还涉及娱乐和体育领域。看着那些只关心永远年轻漂亮的外在的榜样,实在令人难过。年轻人不会因外表肤浅的惊艳而成长,只有在被那些有勇气去追求远大理想,为他人牺牲,为所在的世界谋福祉的人所吸引,才会成熟。要保持青春不是通过自拍和整容,而是有一天能在子女的眼中看到自己。现在风气有时会让人觉得成功感意味着赚钱和成就,而子女似乎已经成为阻碍实现个人理想的障碍。这种心态对于社会就是一种毒瘤,使未来变得不可持续。”
为此,第三条思路是“架构上的团结。许多人自发和慷慨的团结使很多家庭得以在这个困难时期坚持下去,并应对日益严重的贫困。然而,不能一直停留在应对急需,而是支持家庭和刺激生育的稳定架构。为此,必须要有能够勇敢促进出生率的政策、经济、信息和文化。这首先需要广泛又有远见的家庭政策:这些政策的基础不在于寻求立即的赞同,而是奠基于长期增进公益。”“这项任务也与经济世界息息相关:要是能看到企业家和企业的数量逐渐上涨该有多好,它们不仅产生利润,还促进生命,且从不以不可取的条件和工作时间进行剥削,将部分创收分给工人,旨在为一种无价的发展——家庭的发展贡献己力!”。
这里存在著管理公共事务与做个优秀政治家之间的区别。它敦促要提供给青年足够稳定的就业保障、住家安全,吸引他们不离开国家」。
教宗接着说道,“团结还牵涉到宝贵的信息服务范围”。“博人眼球和强硬的话语是当前所流行的,但以信息进行培育的标准并不是哗众取宠,不是抱怨,而是人类的成长。需要“适合家庭的信息”,怀着尊重和温柔谈论别人,就像是自己的亲人般。同时,这也暴露了损害公共福祉的利益和阴谋,围绕金钱的手段,并牺牲了家庭和人。团结随后会牵涉到文化、体育界和娱乐界,以促进和提高出生率。未来的文化不能基于个人,也不能只为满足权利和需求。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培养整体化学,礼物之美,牺牲价值的文化。”
在教宗之前,论坛主席(Gigi De Paolo)吉吉·德保禄指出,“人口政策不是成本而是投资”。“因为家庭政策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是肯定的。也许那时我们已不在人世了,但是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从中受益”。
没有“世代平衡”,就不可能有“绿色经济”或可持续发展。没有年轻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创新,如果工人人数锐减,我们将再也无法负担起社会服务网络。“孩子能改善社会氛围,充实它,关心它,因为今天他们想要一个不同世界,比至今建立的世界要好得多。是他们使我们对地球更具责任心:如果我进行垃圾分类,不是因为我的市长告诉我这么做,而是因为这是对孩子们的爱,也是对未来的爱...是孩子们让我们节俭,因为是他们‘迫使’我们将钱花在教育上,而不是无谓的消费上。他们是“消费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私的解药。”(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