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的希望也是无神论者的希望
梵蒂冈(亚洲新闻)—借着第二部通谕《在希望中得救Spe Salvi》的发表,教宗本笃十六世要求全体基督信徒成为“他人希望的使者”(34)。教宗是在召唤传教的普世性价值,远远超出了充满仁慈的劝戒:基督信徒蒙召在科学、文化和政治领域中为世界“制造”希望。
我们的现代世界缺乏希望,是有目共睹的。在饥饿、疾病、人权等困扰着全人类的社会问题面前,许多政府和国际组织机构仍然束手无策。因为,他们不愿意拿自己的权利和财富去冒险;因为,他们宁愿动用军队、策划战争,而不是和平。
其结果便是,人类厌倦了每天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青年一代对公共利益越来越没有兴趣。亚洲如此、古老的西方则更加严重。中国和印度的青年人,一味追求飞黄腾达、一夜暴富。“如果科技进步不符合人的伦理道德培养、人的内在成长的进步(参见弗3,16;格后4,16),那么,就不是进步,而是对人、对世界的威胁”(23)。越南政府终于认识到,在多年的唯物主义意识形态后,只造就了一批腐败的政客、沉浸在性欲和毒品中绝望的一代青年,他们对社会中的老年人不闻不问。于是,为了挽救国家,政府开始要求天主教会教育青年、用他们失去的价值振兴社会。这一切,几乎是已回归父家,在狱中度过了十三年铁窗生涯和隔离的阮万段枢机(通谕中反复提到)的凯旋。
教宗要求基督信徒思考的希望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而是社会的希望。为此,将殉道者和度献身生活的人视为榜样,“为了基督的爱,他们抛弃一切让人们皈依信仰、皈依基督的爱,在身心上帮助受苦难折磨的人”(8)。
为了使基督信徒的见证结出硕果,教宗建议祈祷、关爱、安慰那些受苦难折磨的人,同时也为了真理接受苦难:“真理和正义应置于我身体的安逸舒适之上,否则,我的生活便是谎言”(38)。在另一段中,在谈到“Hypostole”即“退缩以致丧亡的人”时,教宗指出,“因害怕而在人前藏匿起来的人便会丧亡(希10,39)”。(参见9)。
在过去的世纪里,一些学者和神学家们也强调,基督信徒应成世界的希望源泉。但是,他们的结论是基督信徒最终应在一个美好未来的社会中支持马克思主义的希望。而教宗本笃十六世则要求基督信徒在“哲学家”、人类的“牧者”耶稣基督内奠定他们的希望;基督临在于我们的生活内,他的临在创造“不会令人失望的”希望。
教宗本笃十六世还进一步建议这个世界去自己发现耶稣基督是希望,首先从“现代时代的自我批评”(22)开始。要有勇气去面对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失败的社会发展阶段话和科学进步的模糊。要求基督信徒在日益激进的世界内积极努力、要求科学和无神论者向“真正人性”的理性开放、向信仰开放。由此,教宗让世俗的世界理解了地狱的意义。在地狱里,“一切都是谎言;人们为仇恨而活、践踏了自己的爱”(45)。炼狱则使与邪恶的妥协得到了净化、我们的“肮脏……在基督的苦难中化为乌有”(47)。最后的审判,是重申最终正义是存在的:“坚信最后的审判首先是希望、也主要是希望。我坚信,正义的问题是基本问题。总之,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有助于永生的信仰”(43)。
18/11/2020 17:31
05/12/2006
09/05/2023 18:18
27/03/2023 17:24
27/11/2021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