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圣地朝圣之旅:祈祷的"政治"
罗马(亚洲新闻)-教宗方济各从圣地返回罗马了。但他在圣地的种种举动和形象已经化作种子,将在未来结出硕果。
教宗邀请以色列总统西蒙·佩雷斯和巴勒斯坦民族当局领导人阿巴斯到梵蒂冈他的"家里"展开和平对话、为巴以和平祈祷,更堪称是此次朝圣之旅的擎天柱。事实上,以色列总统和巴勒斯坦民族当局领导人都立即接受了教宗的邀请,已经构成此行的成功之一。
政治专家们可能会对此说三道四: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平祈祷?过去那么多的祈祷之后?克林顿、布什和奥巴马等那么多比方济各要权势大得多的政客们主张的政治对话失败后?双方每天的敌对行动不断加剧之际;当以色列在东耶路撒冷非法占领区不断扩建非法定居点、巴勒斯坦没有任何人愿意公开表示保障以色列安全之际,究竟是基于什么理由才能希望恢复对话?
教宗强调了两个国家的理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国不应仅仅是梦想,应该成为现实。但许多人在问,如果和平的希望沦为不可能的幻想、只限于满足在地区战争全面爆发前的短暂停战或临时停火。
总之,祈祷的"政治"价值似乎微乎其微。
而教宗亲切抚摸两大围墙--圣殿西墙即哭墙和将伯利恒与耶路撒冷强行割裂的耻辱墙--并祈祷的两个形象,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心灵和头脑里。教宗先是走进然后默默地抚摸,将《天主经》经文塞进墙缝,伯利恒也同样。两个动作中的教宗都在期待默西亚的来临,唯一能够带来和平的默西亚。
同时,那只推动的手希望能够快些来临。祈祷的"政治"价值就在于此:给天主留下空间、真正参与到所要求的中来。由此,要求他们成为第一个标志的人,这正在实现的呼求首先从心里开始了。
教宗邀请两位总统到他"家里"的力量也恰恰在此:把自己的家奉献出来意味着把自己奉献给他们,自己的时间、生活从而推动对方也能这样做。这一切是对迄今为止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政治"对话的评价,嘴上说一套、背地里做一套,令相互丧失了信任,直至陷入今天的僵局。
教宗的祈祷--也是教宗在多次讲话中重申的--是和平是可能的,但要各方完全参与。只有这样,这种僵局才能打破:承认穆斯林、基督徒和犹太教徒的天主将会到来、将会加速祂的来临。
这项工作中,基督徒的合一是至关重要的。这次朝圣之旅的中心是教宗方济各和巴尔多禄茂一世宗主教的拥抱、东西方教会的拥抱。这里也有许多彼此相互设置的"围墙",首先是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围墙。有人可能会说,伯多禄和安德勒的继承人在圣墓的相遇是许多政治举动中的精神插曲。事实上,第一堵墙和第二堵墙,即死亡都是在圣墓坍塌的。正如巴尔多禄茂一世指出的,爱可以驱赶一切恐惧、彼此相爱的基督徒成为"整个世界的榜样"。他的话响应了教宗的话:"不要让我们的希望的根基被盗走!不要让世界缺失复活的喜乐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