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和种族:新加坡的痛点
作者
Steve Suwannarat
为了维护社区之间的和谐,房屋分配遵循严格的中国人、印度人和马来西亚人之间严格的平衡标准。但这些限制的持久性也会造成二手市场失衡,并有可能导致房地产隔离。
新加坡(亚洲新闻)- 新加坡当局推行社会各阶层融合政策,其中一个基本要素之一是公共住房管理,根据所属民族或出身分配公共住房,这个谨慎的平衡主要是为了避免跨种族紧张局势。然而,这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首先便是移民业主收到影响。
事实上,移民业的房子往往价值较低:他们必须依靠中长期涨幅才能享受房价涨幅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居民往往会因担心在纠纷中过度暴露并导致房价进一步下跌,而不会做出过多的反应。
内政部长尚穆根(K. Shanmugam)在政策研究所近期主持的一次会议上强调,自1989年开始推行的政策也需要进行调整,以免在住宅区出现种族隔离事件。
根据法律规定,每个民族在公共开发项目中都具有相应的公寓配额;然而,当局指出,已经达到了授予的限额,有时甚至因为特定规定而超出限额。这实际上强制规定,华人、印度人或马来西亚人持有的公寓只能出售给同种族群体,从而导致需要等待更长时间才能获得本就不多的住房机会。
去年不乏因未获准出售而提出的上诉:尽管只涉及所有公共建筑转售申请的 1.5%,但有30%的诉讼案被受理,并创下记录。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业主要出售的房产由公共系统回购,然后进行再分配。因此,该制度已在承受压力,但截至目前,通过最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已经对少数有问题的情况进行管理,即使有时可能会造成社会凝聚力问题。
与公共生活的其他部门一样,这这个转折点可能源自内政部正在制定的种族和谐法。这项倡议在两年前发生的跨种族事件之后提出,也重新点燃了关于新加坡社会不同种族之间关系的辩论。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