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传教士的华南考古藏品富开创性贡献
香港(亚洲新闻) - 一位意大利传教士在华南考古发现史前已有人居住,这些发现不仅提高了认识中国南部的史前文明,并肯定传教士对认识中华文化和科学的贡献。
宗座外方传教会麦兆良神父(Raphael Maglioni,1891-1953)的考古成果,现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作为期三个月的展览,名为“探求不息:麦兆良神父粤东考古藏品展”,展出他在华南早期考古工作,尤其在粤东,包括海丰、五华一带,以及香港。
香港历史博物馆一级助理馆长(考古)马文光11月23日向亚洲新闻说,麦神父的发现,“吸引粤港的考古学家,进一步研究其发现陶器和文物的地点,以了解中国古代生活。”该博物馆联同香港中文大学的考古学家,花了两年研究麦神父的考古成果。
他说:“广东的考古学家也积极重新寻找麦神父的考古的地点,以对照今昔研究的异同。 ”他表示:“举办展览,希望广大市民分享众考古学家对麦神父研究价值的肯定。”
据展览场刊所示,麦神父在1930年代初至1950年代考古,属最早年代应用“碳十四“技术测定在中国的考古发现。他的实地考察、纪录、研究、考古收藏和著述,“时至今日仍具参考价值。”他的收藏,包括商前期(公元前1600-前1300年)在广东海丰出土的石钺,以及商后期至西周前期(公元前1300-前900年)广东汕尾市出土的石串饰。
协助展览的宗座外方传教会柯毅霖神父(Gianni Criveller)对亚洲新闻说,他欣赏麦神父在海丰一带负责堂区牧灵工作,还热衷考古,而展览“显示麦神父对中华文化、文明及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热爱和尊重,”并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科学有所贡献。
柯神父说,今次是首次在香港公开展出麦神父的藏品,部分近年曾运往意大利北部米兰展览。香港教区白英奇主教(Lorenzo Bianchi)在1955年把其藏品捐赠本地政府。
在1920年代,麦神父在广东海丰传教。尽管他没有受过正规的考古训练,他受耶稣会士兼考古学家芬戴礼神父(Daniel Finn, 1886-1936)的影响,在1934年至1946年间,在粤东及福建调查,取得大量的考古材料,以研究华南的史前史。
他的作品反映当时考古学对器物分类、形制变化和遗址资料的重视,并以此探究华南文化演进。他的收藏品主要源自内地,少部分在香港发现的。
在11月23日,数十位宗座外方传教会神父和修女,在香港天主教圣弥额尔坟场为在港逝世的传教士祈祷,特别纪念在港逝世及埋葬的麦神父为华南的文化历史考证所作出的贡献。该修会赞助印刷展览场刊五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