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福传大会、默示的预言
清迈(亚洲新闻)—巴基斯坦代表与印度代表相互拥抱、泰米尔族代表向僧伽罗人致意、台湾代表赢得了全场的掌声、印度婆罗门种姓的信徒为能拥有一位属于贱民阶层的枢机感到自豪。在首届亚洲福传大会的闭幕式上展示的此情此景,揭示了最激动人心的信息、远远超出了用文字表达的文告。亚洲所充斥的战争与分离、暴力与羞辱、似乎顷刻之间灰飞烟灭了。诚然,这不仅仅只是一时的激动。近两年来,为了筹备首届亚洲教会的盛会,各地公教团体纷纷积极学习大会通用的英语、准备歌舞、认真反思各自团体的信仰生活与使命。在友好的气氛中,同时感受到了一种激情,那就是,此时此刻的一切并非虚无缥缈的梦境,而是默示录中启示的预言——“一大伙群众,没有人能够数清,是来自各邦国、各支派、各民族、各异语的”民族高唱着天使的赞歌(默7,8-10)。
在亚洲福传大会闭幕式的总结文件中,强调了福传(与非相对主义的多元文化)是在“充满着种族与宗教紧张局势”的亚洲建设和睦相处的道路。会议召开期间,充分展示了亚洲人民完全可以成为共同讲述“耶稣的故事”的同一体。
亚洲教会历史上的首届福传大会,旨在唤醒亚洲天主教徒的传教意识。通常,许多团体经受着暴力、迫害、排斥的折磨,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信仰,只能沦于沉默。聆听与会代表的交流后,各地亚洲天主教徒们可以充分地认识了解了在亚洲传播福音和天主之爱的使命以及所需关注的问题。
得益于对传播福音的热情,亚洲大陆拥有悠久基督信仰历史传统的教会——黎巴嫩和印度教会、数以百万计的教友们、年轻的教会——一九九一年才刚刚诞生,只有350名天主教徒的蒙古公教团体——之间正在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各地方教会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推动了发展。越南天主教会支持着被政府忽视的山地民族的学校和幼稚园教育、以及农业发展;全球化的泰国帮助贫困落后的山区部落民族。此外,菲律宾、韩国、泰国、香港和台湾等地方公教团体更没有忘记仍在受到迫害的教会团体。许多人坚持以默默无闻的方式,协助和支援中国教会的福传以及教会的发展。
为缺乏司铎而一筹莫展的许多意大利主教们,谢绝了教区神职人员们要求到传教区开展传教工作的申请。而亚洲主教们,却积极鼓励他们的司铎们奔赴远方的教会,为那里的牧灵工作服务。一位泰国主教介绍说,几年,他向传教区派遣了一名司铎。一年后,教区修道院里又来了三名圣召。“传教表面上看似乎是失去了人手,但实际上,却播种下了未来的种子”。
最令亚洲基督信徒们感动的是,他们的年轻和旺盛的精力。诚然,出席首届亚洲福传大会的代表中有一位一百零一岁高龄的代表。但是,根据地方媒体的统计,全体与会代表的平均年龄大约在三十岁。
另一值得强调的是,这些皈依了基督信仰的青年人大多来自山地族、部落民族、贱民。由此,也充分体现了公教团体在上述社会弱势群体中所作出的大量工作。此外,教会积极活跃在援助贫困家庭子女领域中。在印度教、佛教和穆斯林为主的社会中,教会为数以百万计的青少年创造了在大专院校就读的机会。与平信徒相比,倒是担心被贯以强迫他人改教罪名的神职人员和修女们显得有些畏首畏尾了,并导致许多计划搁浅。
为此,如果说本届大会的不足之处,应指出大会期间的各种讨论以及大会总结文告中反复重申了面向民族、宗教和文化的“三种对话”,但却没有充分强调明确地宣讲福音。在弥撒圣祭讲道中,圣座万民福音传播部部长迪亚斯枢机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各大宗教中对精神生活的重视、利用热衷探索天主等方面展开“间接福传的”同时,还应努力开展“直接福传”。今天,对于迅速走向世俗化的亚洲大陆来说,更加迫切需要的恰恰是“直接福传”。
另一点不足是在宗教自由、迫害和殉道问题上的沉默。组委会表示,此举旨在避免给处在艰难状况下的基督信徒们制造进一步的困难和冲突。但是,这种方式却压制了些积极致力于探索自由与权利的基督信徒和非基督信徒们。事实上,正如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和教宗本笃十六世所教导的,宗教自由是人类各种权利的基础。
此类不足并不是各教会团体内的问题,而主要体现在官方的正式文件中,似乎亚洲主教团联盟的神学家,生活在与信徒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相隔绝的世界中。而在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封列的大批殉道圣人的教会团体——菲律宾、韩国、越南、日本、中国——内,天主教徒的这种渴望更加强烈。对于他们来说,宗教自由才是生死攸关的问题。不仅是教会的命运,还事关整个国家的命运。
殉道的教会,迄今仍是向普世教会的传教活动最为开放的团体。连日来在亚洲福传大会期间最为流行的一个口号“在亚洲向亚洲人传教”,可能会受到封闭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局限、产生不欢迎将信仰带到亚洲的“外籍”传教士的倾向。而那些迄今仍然欢迎外籍传教士的教会,深知应将福音带给亚洲、带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