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面对日益增长的失业问题
北京(亚洲新闻/通讯社)—为了同国内日益增长的失业率做斗争,中国被迫采取了财政拨款支持和减税政策。与此同时,“潜在”的货币和人命代价在中国的经济“奇迹”中日益突显。
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衰退,导致海外市场的需求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劳动力、原材料和货币)。由此,也使数以万计的中国工厂企业纷纷关门倒闭,或者即将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昨天,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承认,“国内失业率因此受到影响。特别是出口企业的管理出现困难、就业机会减少”。官方统计资料显示,失业率基本稳定在大约4%(相当于830万城市人口失业)。专家们却指出这一统计数据是错误的,因为其中并没有包括几千万农民工。他们没有在国家的就业统计部门登记在册,但却是首先遭到失业沉重打击的群体。
北京已经推出了为出口企业提供贷款便利的政策、并为出口产品返还关税。尹成基还宣布,国家将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援助,以维持目前的就业水平。同时,首先得到优惠的将是倍受出口减少重创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厂矿企业。
农村政策问题专家陈西文告诉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连续几个月以来,政府就已经为广东省的企业提供财政援助,帮助他们支付失业工人的薪金,以防止大批裁员后人们会走上街头示威。
二OO八年,为了防止大规模的失业,北京已经创造了936万个就业机会,为409万名下岗工人找到了新的就业岗位。仅在深圳保安区,政府就拨款一亿元人民币帮助解决倒闭工厂的工人工资问题。
而且,李克强也在昨天宣布,将采取措施提高国内市场的需求和消费,开展一万亿元人民币的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工程和西部农村落后地区的开发建设。
厂矿企业的困境无疑也给银行造成了巨大的漏洞。据九月三十日的统计,12.7万亿元人民币的贷款无法收回。
根据美国前联邦储备局局长格林斯潘召集中国经济问题专家们在为期三年时间里撰写的报告显示,中国能源总需求的70%来自煤炭,而煤炭生产的代价远远超出了官方的统计资料。仅二OO七年,煤炭生产中“隐藏”的人类健康和环境损失高达17.5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生产总值的7.1%。这一统计中,专家们充分考虑了空气污染、开矿造成的地面和水质破坏、每年在矿难中丧生的数以千计矿工和基础设施的损失。今天,报告的撰写人之一毛雨石表示,“这些代价是由因此倍受伤害的人付出的”。例如,健康严重受损的矿工,通常没有任何安全保险。报告警告说,其中还没有纳入气候变化的因素。(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