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周刊》和北京封杀之间突显Facebook的虚伪
北京(亚洲新闻/通讯社)-巴黎《查理周刊》编辑遭屠杀后,一月十一日世界四十多个国家的近四百万人在巴黎游行谴责恐怖主义、重申坚定不移地捍卫言论自由。两天前,社交网络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发表声明称"不怕死亡威胁";社交网络"拒绝了穆罕默德先知的漫画"因为冒犯了一名巴基斯坦极端势力分子。
"我们采取这一立场是因为,不同的声音--有时也带有冒犯性的声音,可以使世界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有意思的地方"。"我们永远也不会允许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团体主宰一个全世界的人都分享的......。这是所有人都应该抵制的--一个极端势力团伙试图让全世界的其它声音和意见失声。我不会让这样的事发生在Facebook上。我将积极致力于建设不用害怕任何暴力的一个可以自由讲话的服务"。
扎克伯格的声明赢得了四十三万五千多人的赞赏、四万五千多名用户分享。热烈的掌声四起。
然而,扎克伯格似乎忘了什么?两个星期前,社交网络封杀了中国藏人自焚的视频。同一时期,中国流亡作家廖奕武的帐户被停用了,因为他发表了中国艺术家在斯德哥尔摩广场上抗议中国关押诺奖得主刘晓波场面的照片。社交网络封杀的这两个例子令扎克伯格实在不能把自己描绘成随时准备为了捍卫言论自由而献身的英雄。
两起不幸事件都发生在扎克伯格访华不久之后。其间,他公开向一个对其顶礼膜拜的听众展示了讲普通话的能力。他还向访问社交网络总部的"中国互联网沙皇"--政府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展示了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著作。而且,他还在网络上为此做出解释说完全是技术方面的,"没有任何政治或者商业动机"。但我却不得不将这两起事件同扎克伯格试图感谢中国政府联系起来。我给社交网络写了一封信表达我的忧虑。我相信,社交网络应该在技术原因删除画面前,懂得部分藏人自焚的意义和重要性。
涉及的视频成功地再次发表了、廖奕武帐号的禁令也取消了。我相信了Facebook,从那时就没有被封杀过。但我仍然认为扎克伯格的声明有些机会主义色彩。我的一些朋友也认为,扎克伯格是为了标榜自己。但是,他应该记得重要的一点:如果你为了爱言论自由而不怕死,就不应该为了在中国赚钱而害怕中国政府。
*作者出生在西藏、定居北京,其诗书得到中国持不同政见者的赞赏
11/03/2015
17/01/2015
07/05/2021 14:20
16/06/2020 15:40
19/12/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