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2024, 12.37
缅甸
發送給朋友

民族冲突卷土重来,成为缅甸战争的新戏

由三个强大的民族民兵组成的兄弟会联盟不断进行的征服突显了管理不同领土的困难。这项挑战可以解释控制缅甸最大城市的困难。中国的参与也日益清晰。

仰光(亚洲新闻) - 兄弟联盟的三个武装团体的进展表明,少数民族民兵对领土的控制并不比军政府的独裁程度低。相反,他们对缅甸部分地区的管理正在重新点燃长期休眠的种族冲突。

近几个月来,若开军记录了几起侵权行为,该军濒临将军队完全驱逐出与孟加拉接壤的缅甸地区若开邦,并使用国际危机组织研究团体提出的定义创建了一个原始国家。

事实上,若开族仍依赖内比都提供电力、通讯、银行服务和必需品供应。但居住着超过一百万人的大部分领土由当地民兵控制。

由于冲突而削弱的军队利用了若开军中信奉佛教的若开人和信奉伊斯兰教的罗兴亚人之间的历史竞争。

将军们因冲突而日益衰弱,他们招募了罗兴亚人(部分是透过武力)(他们自己过去曾对罗兴亚人进行过猛烈攻击),而机管局的回应是在该邦北部地区屠杀了数百名罗兴亚人。

这既是新的,也是旧的,在德昂民族解放军(TNLA)和缅甸民族民主联盟军(MNDAA)控制的地区也有所体现。

与起源于克钦邦的一样,这些组织起源于特定地区,近年来扩散到缅甸不同邦,自2021年内战爆发以来更是如此,这有于中国的军事支持。

例如,TNLA 由巴朗族战士组成,起源于掸邦东部南山周围的山丘。它经历了几个阶段,与其他少数民族民兵一样,多年来一直遵守与缅甸政府签署的停战协议。

现代版的民兵可以追溯到 2009 年,当时若开军也成立了。这两个团体的新兵接受了克钦独立军(KIA)的训练,克钦独立军是另一个活跃在与中国边境的民族民兵。

另一方面,民族民主同盟军由来自果敢地区的汉族人(在中国占大多数)组成。它从1989年解散的缅共的灰烬中崛起,并立即与缅军签署停火协议。 2015 年,前民主领袖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 )掌权时,战斗再次爆发。

当年掸族的战斗也是若开军首次加入。瑞典记者兼缅甸专家伯蒂尔·林特纳(Bertil Lintner)表示,与过去相比,德军和机管局现在代表着“一支由更年轻、更有活力的人领导的新型叛军”。

与其他两个国家不同的是,缅甸民主同盟军一直与中国以及被认为是缅甸最强大的民兵组织-佤邦联合军(UWSA)保持着更紧密的联系。

尽管佤联军正式宣布自己中立,但这一联系在 2021 年军队领导的政变后爆发的内战中被证明是有用的。缅军于 8 月 3 日征服了掸邦腊戍镇(这是第一次预示缅甸军队彻底失败的重大转折点),这得益于佤联军直接从中国采购的武器。

专家认为,北京方面想给缅甸军队一个教训,因为他们未能关闭中缅边境的诈骗中心。但他们也同意,对中国官员来说,现在的局势似乎失控,他们在一月份试图说服长期以来在外交和军事上得到中国支持的缅甸将军以及三兄弟联盟(AA、TNLA和民族民主同盟军)签署永久停火协议。

尚未成功的尝试。主要赌场和诈骗中心所在的果敢地区长期以来一直由民族民主同盟军管理,之后军队于 2009 年至 2015 年间在那里部署了敌对民兵。

截至四月,少数民族民兵几乎完全控制了边境地区。据当地消息人士称,征服腊戍后,抵抗部队得以重新部署,特别是人民国防军(PDF),这是流亡民族团结政府的武装力量,与少数民族民兵并肩作战。人民国防军由缅族年轻人组成,他们主要居住在缅甸中部地区,是在 2021 年军事政变后才组织起来的。

他们接受了克伦民族解放军的训练,据报道正在前往曼德勒的途中,这个前首都,1885 年英国人到来之前缅甸统治者的历史所在地。 9 月 3 日,这座城市今年第三次遭到中国制造的火箭袭击,但发射者是少数民族民兵。

内部消息人士确信,到今年年底,曼德勒(及其所代表的一切)将落入抵抗力量手中。

但专家们担心,这不仅不会带来和平,反而可能会展开新阶段的冲突:在许多地区,德民族解放军和民族民主同盟军已经被视为局外人,而拥有150 万居民的多民族城市曼德勒可能会构成进一步的挑战兄弟会联盟民兵。

有些人认为,这正是反政变战斗团体对夺回缅甸主要城市犹豫不决的原因。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塞浦路斯发现海洋天然气;土耳其和埃及推进
31/12/2011
议会通过控制非政府组织法、剑指抨击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的组织
09/02/2016 10:19
近三十年来的变迁
31/10/2003
Covid疫苗接种被暂停直到2021年1月
18/11/2020 17:31
恐怖分子旨在打击西方国家盟友和恪守非宗教性政权的伊斯兰国家
21/11/2003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