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2025, 00.31
梵蒂冈 - 亚洲
發送給朋友

教宗方济亚洲牧訪之旅:值得铭记的言语与行动

教宗方济各在12年牧职期间曾13次踏足亚洲地区,从首次访问南韩,到2024年9月的长途之旅,抵达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新加坡。在此期间,他传递的和平与希望的信息,加强了教会与亚洲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

米兰(亚洲新闻)— 对教宗方济各而言,亚洲一直是牧民工作的重点,也是他宗座牧访的优先目的地。他的多次访问促成了「相遇的文化」,这是他12年牧职的核心主题,一种不排斥而是欢迎的文化。他牧职的核心要素在每次访问中都可见,包括持续致力于促进和平、重视希望以及关注环境。他的外交手段和牧民行动,使教会与亚洲的不同文化和宗教传统的关系得以加强。

撇开他在中东的旅行的个别章节不谈,我们在这里回顾一下他前往亚洲大陆不同地方的旅程。

南韩 2014 8 13 日至 18 日)

这是教宗方济各首次踏足亚洲,参加亚洲青年节。在此期间,他主持了尹持忠保禄 (Paul Yun Ji-ChungHa) 及其123位韩国殉道者的宣福礼。牧访期间,他多次哀叹南北韩分裂所造成的创伤,并呼吁和平。他强调,和平「不仅仅是战争的缺席,而是‘正义的事工’」,这要求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不公,但要通过宽恕来克服它」。

教宗引用《迦拉达书》(3:28) 指出:「在基督内,『不再分犹太人或希腊人』」,并恳请大家迈向一种文化的相遇,在其中以心传心,彼此建立更深的理解和联系。

斯里兰卡 (2015112日至15)

在这次牧访期间,教宗方济各主持了若瑟·瓦兹 (Joseph Vaz) 的封圣仪式——他是首位成为圣人的斯里兰卡人。教宗提及国内内战的痛苦,并强调需要治愈这一创伤。他指出,治愈并不容易,「只能通过『以善胜恶』来实现(参罗12:21)。[......] 治愈的过程需要追求真理,不是为了揭开旧伤口,而是作为促进正义、治愈和团结的必要手段。」

菲律宾 (2015115日至19)

在这次牧访期间,教宗方济各来到以天主教徒为主的菲律宾。他特别表达了对台风约兰达受害者的关怀。这场台风是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热带风暴之一,造成6,300人确认罹难。教宗说:「对那些为寻求安全的同胞提供住所和食物的人,我感谢你们。[......] 因为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位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参玛25:41)」

极具象征意义的是,教宗在马尼拉冒雨主持圣祭,并吸引了数百万民众到场,成为历来最多人参与的教宗活动之一。

缅甸 (20171126日至30)

教宗方济各抵达缅甸,受到当时的国务资政昂山素姬 (Aung San Suu Kyi) 的迎接。两人就和平与包容进行了讨论,重点围绕宗教间的对话,并强调差异的丰富性。在与该国宗教领袖会面时,教宗说:「你们之中有三次使用了‘和谐’这个词。这就是和平:和平就是和谐。」

他进一步指出:「我们 [...] 正经历一股全球性趋势,趋向一致化,让一切变得相同。这正在扼杀人性。我们需要理解差异所带来的丰富性。[...] 缅甸的大自然在差异上非常丰富。我们不应该害怕差异。」

孟加拉 (20171130日至122)

在首都达喀尔,教宗方济各会见了若开邦罗兴亚难民,这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时刻。这些难民逃离了邻国缅甸,并在孟加拉寻求庇护。在此场合,教宗阐述了他所认为的「相遇的文化」,即将他人视为通向前行之路而非障碍所需的基本条件。

教宗称其为「开放的心」,并强调这样的态度并未抹去罗兴亚社群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在难民面前,教宗为这些苦难真诚地致歉。

泰国 (20191119日至23)

此次牧访标志着泰国和地方教会的一些重要周年纪念及事件,尤为突出的有梵蒂冈与泰国建交50周年,以及泰国国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 (King Rama V Chulalongkorn) 与教宗良十三世 (Pope Leo XIII) 在梵蒂冈的会晤——他是第一位访问圣座的非基督徒统治者。

在曼谷,教宗方济各多次强调泰国人民的活力与微笑,并强烈呼吁反对人口及儿童贩运,抵制卖淫,并倡导对移民及难民的包容。他指出:「我们人民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确保孩子们拥有一个有尊严的未来。」

日本 (20191123日至26)

在广岛和平纪念馆,教宗方济各发出强烈呼吁,反对使用和拥有核武器。他说:「我再次以深深的信念宣告,今日,将核能用于战争目的,不仅是对人类尊严的犯罪,也是对我们共同家园未来的犯罪。将核能用于战争是不道德的,拥有核武器同样是不道德的。[……] 我们将因此受审判。」

在缅怀长崎的圣殉道者时,他表示:「这座圣所最重要的是复活节的象征,它宣告了尽管一切证据显示相反,死亡并不是终结,生命才是最终的胜利。我们不是为了死亡而被造,而是为了充满生命的圆满。这正是殉道者向我们传递的讯息。」

哈萨克斯坦 (2022913日至15)

教宗方济各此次牧访的目的是参加由哈萨克斯坦政府推动的宗教间论坛。这场以和平为主题的会议选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举行,时间点特别敏感——就在俄乌冲突爆发几个月后。

如同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9/11事件后的呼吁一样,教宗方济各的这次访问旨在为「所有呼唤和平的人」发出恳求。他强调:「我们所需要的是理解、耐心,以及与所有人的对话。」

蒙古 (2023831日至94)

这次牧访的独特之处在于蒙古的天主教信徒仅有约1,500人,占总人口350万的微小比例。然而,教宗方济各表示,这些数字不应令人畏惧。他指出:「让我们专注于圣母玛利亚,她在自己的微小中却比天更伟大,因为她怀抱了天与至高天都无法容纳的那一位。(参列上8:27)」

此次访问还为教宗提供了与来自邻近中国的天主教徒交流的绝佳机会。他藉此敦促他们做「好的基督徒和好的公民」。此外,教宗也藉此强调蒙古文化及其对创造物的关怀,称其为「慈悲设计的果实」。

2024,教宗进行了他最后且历时最长的亚洲牧访,前往了四个截然不同的国家:印度尼西亚,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几乎完全是基督徒的国家;东帝汶,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以及新加坡,以人均收入丰厚著称的国家。

印尼 (202493日至6)

此次牧访的象征意义十分重要,即连接雅加达伊斯蒂克拉尔清真寺与圣母升天教堂——雅加达的天主教主教座堂——的地下通道,被称为「友谊隧道」,象征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可能的相遇。教宗方济各表示:「这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标志,让这两座伟大的敬拜场所不仅仅是彼此‘对立’,更是真正‘连接’在一起。」

巴布亚新几内亚 (202496日至9)

在抵达远离世界边缘的遥远大洋洲岛屿后,教宗方济各对当地人民说:「你们并不孤立,主在这里也亲近你们。」

在访问期间,他特别提及几位传教士的榜样,包括真福若望·马祖克尼(Blessed Giovanni Mazzucconi),他是首批隶属于宗座外方传教会(PIME)的传教士之一,于1855年在前往伍德拉克岛途中殉道。

东帝汶 (202499日至11)

在这个饱受长期且残酷抗争以争取脱离印度尼西亚独立的贫穷国家,教宗方济各赞扬了东帝汶致力于与「印度尼西亚兄弟们」实现和解的努力。在此次访问中,他也提及这片土地的偏远性,重申「在基督的心中,‘存在的边缘’就是中心」

新加坡 (2024911日至13)

教宗方济各来到新加坡——这个以人均收入高居世界之首的国家。他赞扬了城市中大胆而美丽的摩天大楼,并借此邀请人们思考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物。他说:「即便是这些宏伟建筑的起源,就像任何在这个世界留下积极印记的事业一样,人们可能认为这主要与金钱、技术甚至工程能力有关,这些确实重要,非常重要,但真正的核心是爱,正是那种‘建设的爱’。」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印尼主教们说,穆斯林激进分子威胁攻击基督徒
24/12/2010
德里,数千名旁遮普农民与警察发生冲突
26/11/2020 16:13
喀拉拉邦,主教和老师为保护被国家惩罚的学校绝食抗议
21/10/2020 15:21
教宗在四旬期避静期间为伊拉克基督信徒与伊拉克和平祈祷
25/02/2010
教廷各部在圣伯多禄大殿举行弥撒圣祭,为教宗健康祈祷
19/02/2005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