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重建教会和中国之友: 董育德教授 (Audrey Donnithorne) 安息主懷
董育德教授于1922年在中国出生,诞生于一个英国圣公会信徒家庭,她年轻时已成为天主教徒。她在牛津、伦敦和澳洲学习后,于1985年移居香港,为中国的经济开放和受政治运动蹂躏的教堂重建努力。 在2008年,她为受地震影响的四川教堂重建设立了基金,她获得了为「教会与教宗服务」奖章。
罗马(亚洲新闻)- 中国和中国教会的忠诚朋友董育德教授(Audrey Donnithorne)教授6月8日中午在香港的港安医院逝世,终年97岁。这位经济学家,为扩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努力不懈。
董育德教授于1922年11月27日在中国四川出生,父母亨利(Vyvyan Henry Donnithorne)和格莱迪斯(Gladys)来自英国,他们首先在澳洲居住,后来移居中国西南部。
董教授的父母是英国圣公会信徒,母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中国进行伟大的传教事业而备受赞誉。但是,他们的女儿却成了天主教徒。
年轻时候的董教授最初在牛津大学攻读经济学,后来转到伦敦大学,再到澳洲学习,并在澳洲国立大学任教,却在研究工作中从未忘记中国。
在1985年退休后,她移居香港,成为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榮誉成员。
董育德教授一直视中国为她的故乡,是她介绍给世界的地方。她从香港多次访问大陆,并与中国著名的人士建立关系,开展研究,协助摆脱旧有思想并向世界开放。
早期,她出版了有关中国经济的书籍,分析中国的改革及面向世界经济开放。
她重返出生地四川省时,遇到神职人员需要重新建立教会。教会人士在七十年代末获得平反,从监狱释放返回教区。
董教授是首批接触当地教区的神职人员,包括80岁的嘉定(乐山)教区保禄·邓及洲主教,他在劳改农场服刑21年,获得释放回来。从这些接触,董教授呼吁各方协助「重建」中国的天主教会。
中国经历了数十年被孤立。董教授首先帮助了基督徒获得学习的神哲学及其他书籍、资助神学院学生,以及筹款重建教堂等。
作为一名经济学专家,她建议在教堂附近建造住房,以促进教会之间的关系和接待他人,以及为非常贫困的教区带来收入的小型企业。她的许多项目,都是在香港明爱的支持下实践。
她的工作,需要联系当时的主教们,而这些主教们有其「爱国」的过去,在没有教廷授权却被祝圣为主教,但他们表达渴望与教宗修好共融。
董教授在这种修好中发挥作用,协助他们与教廷恢复连系。因为当时四川省的教会处于「地下」和「爱国」分裂,中国教会与普世教会及宗座未能修好。
在1990年代,我曾与董育德教授一起探望乐山教区玛窦·罗笃熹主教及其团体。当时,修女们太穷了,以至于初入会的修女,也得帮忙抄写歌本和祈祷书,以便在弥撒和祈祷时使用。
在与主教会面时,董教授提议意见,检视教区的教育和经济能力,结合她的经济分析和行动来支持当地的教区。
教廷和处理中国事务的研究部,为了表扬她促进团结而做出的贡献,于1993年授予她「教会与教宗服务」(Pro Ecclesia et Pro Pontifice)奖章。
在2008年的四川地震,是另一个给予帮助中国的机会,在当时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枢机的支持下,董教授开办了一项「四川天主教聖堂重建基金」,用于重建四川省教堂和天主教设施,例如寓所、药房和幼儿园。
对于董教授而言,中国应在国际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这些重要性来自人民而不是中共,因为人民具有创造力和智慧。
对于中国天主教会,董教授不会将「地下」和「爱国」教会区分;相反,她认为团结比对立更强大。
她一直为宗教自由而努力,不仅基督徒,任何自由敬拜,都可以成为社会进步的来源。
27/01/2020 04:32
27/08/2015
06/08/2015
25/08/2014
20/1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