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2016, 15.42
香港 – 中国
發送給朋友

香港选举反映世代交替和政治议程的转变

作者 Mary Mee-Yin Yuen*

香港立法会选举是雨伞运动后的第一次,顯示香港社会正在发生变化。“传统”民主派失去了一些空间,独派和本土主义派冒出头來。

香港(亚洲新闻)—二零一六年九月四日是2014年「雨伞运动」后首次举行的全香港立法会选举。这是九七香港主权移交以来最重要的选举,投票率达到破纪录的百分之五十八,即约二百二十二万人投票。

            两年前,抗争者占领了香港市内几个繁忙的地区好几个星期。他们要求香港享有更多的民主,以及关注北京政府愈来愈多介入香港政治,破坏一国两制的协议。

            众多的投票者不但包括不满政府和反对拉布的人士,亦包括那些不满传统泛民主派立法会议员的表现的人,这些议员被认为不够激进以至未能成功争取更多民主。

  选举结果显示,如所有非建制议员能合作,则可保留否决棹,阻挡建制派或亲北京议员引入不公义的法例。泛民主或非建制阵营不单止可保存现有议席,更把议席由从前的27席增加至30席(全部70席)。在三十个支持民主的立法会议员当中,六个新面孔属于所谓的「雨伞一代」,即参与民主抗争的雨伞运动的年青人。这结果为议会必定带来变化。

世代交替

  无可否认,今次选举结果反映了跨政党和跨地区的世代交替,年轻一代把其信念和价值带入议会。有评论指年轻人不易妥协,使议员间更难达成共识,但他们也可以为当前困局带来希望和新想法。

            在新选出的立法会议员之中,罗冠聪是其中之一。廿三岁的罗冠聪是香港立法会历史上最年轻的议员。他是雨伞运动的其中一位学生领袖,其后他与其他学生和雨伞运动支持者成立政党「香港众志」,推行自决运动,让香港人决定自己的未来,从而保存独立的司法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享有真正民主。 

  在一个选后记者会中,罗冠聪指这个奇迹般的选举结果反映选民对求变的渴求。他认为,面对民主运动的停滞不前,选民希望新的做事方式,为民主运动带来新未来,这样便会增强人民的抗争力量。

  除了六位被视为自决本土派的新晋议员外,传统泛民主派及亲建制派政党亦出现新面孔,资深议员成功交捧给较年青的成员。只有少数自八、九年代开始加入立法会的资深议员,如梁耀忠可以留任,而致力于争取工人和弱势社群权益的议员如李卓人和何秀兰则出局,不能成功连任,实在可惜。然而,部份新议员已参与社会运动多年,亦善于政策分析,他们或可更有效地连结民间社会的社会关注和立法会的工作。

政治议程的转移

  正如学者方志恒提出,世代交替,只是表象变化;真正的改变,是反对运动议程,由过去以双普选为主轴,转变为以前途自决为核心。

  过去多年,香港政治上主要分为「泛民主派」和「建制派」两大阵营,主要原因在于「民主化」是本港最核心的政治议题,因而能掩盖各个政党的其他矛盾。

  然而,经历了政制改革争议和雨伞运动,北京和香港政府与香港人的关系变得紧张,令本土、自治、自决等前途主张浮现,这种社会氛围延伸至立法会。为了阻止侵害人民权利的不公义恶法获通过,部份泛民主派议员采取较激进的「拉布」策略。最近,年轻人之中更出现了港独思潮,他们不满北京政府对香港内部事务的干预,质疑一国两制的可行性。

  今次选举,本土和自决派取得六个议席,占地区直选得票率约百分之十九,而泛民和建制则分别取得百分之三十六和四十,即是说,约四十万选民愿意给予机会本土和自决派,期望透过他们给香港带来改变。在竞选期间,他们提出「民主自决」、「永续《基本法》」、「二次前途自决」等政治主张。虽然本土力量冒起不久,它有潜在的扩展空间。而现时本土和自决这个政治光谱,不容易与传统泛民整合,因本土派视泛民过时和不够进取,不欲和泛民扯上任何关系;反过来说,泛民支持者质疑本土派人士在「𠝹票」,抢夺泛民的选票,个别本土派团体甚至被怀疑是收受北京驻港机构的利益工作。

  此外,本土和自决路线内部,本身在理念和抗争手法上亦有不同,而且相当明显。部份走自决路线的倾向左翼的人士强调小区、互助、共享资源;另一些强调本土的则似有右翼倾向,以民族、区隔香港和大陆为核心理念。前者采取「和平、理性、非暴力」方法争取,后者则主张在有需要时不排除以「勇武」方式冲击。 

  无论如何,「本土」、「自决」在香港政治上渐成为两个关键词,而且有趋势形成「本土自决对建制」两大阵营。这反映政改除了涉及「民主化」问题之外,真正核心是「中港权力关系」。这种政治转变带来政治上的不明朗,不是所有香港人主张独立或以激进勇武方式争取民主,非建制议员能否顺利合作亦成疑。然而,无可否认的是,本土自决派希望能够参与决定香港前途,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这正正是雨伞运动所强调的「未来自决」和「无忘初衷」精神,香港人有其主体性和自主性决定自己的未来和香港的前途。这与天主教社会思想中所强调的重视人性尊严、人有自由和权利决定自己的未来,以及人的社会性和有责任参与社会等原则相符。面对这现象,政府应运用各种方式加快民主化、解决现时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分裂状况,听取人民的声音,特别是代表人民制定法律和政策的立法会议员的意见。       

 

说出真相的勇气

  除了政改,民生和人民参与亦是竞选时候选人的关注议题,事实上它们是不能分割的。得到最高票数,即八万多票的朱凯廸,是民主自决和由下而上式民主参与的倡议者,认为巩固民主力量应在小区开始。同时,他是小区运动「土地正义联盟」的核心成员,主张「城乡共生」、保护农地、在新界发展可持续的小区经济等。他亦是环保和保育人士,关注因经济发展而被逼迁的农村村民,如因兴建高架铁路而被逼迁的菜园村村民。

  在竞选期间,朱凯廸提出终结「官商乡黑」勾结关系,重建真正属于众人的土地规划权力。他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敢言作风使他在选举中大胜。可见勇敢和智慧是一个政治和小区领袖以至所有香港人必须具备的条件,这是香港政治环境所缺乏的,因而朱凯廸能取得各阶层和背景的选民的支持。香港人应有勇气和智慧支持这些政治领袖。

 

互相扶助和风骨 

  在竞选期间,我看到一些令人感动的故事在竞争者之间发生,彰显一些候选人的风骨、气度、团结精神和以大局为重。

  例如,在新界东选区,杨岳桥和梁国雄是泛民阵营中知名度和号召力较高的候选人,他们理应可轻易赢得议席,但他们都把香港的大众福祉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与其呼吁选民投票给他们,两人都落力为其他泛民候选人拉票,目的是令整个泛民阵营中更多候选人胜出。在选举前夕,即使民意调查显示梁国雄稍为落后于其他候选人,以至他有机会落选,但他仍坚持不告急,不呼吁选民投他一票,因为他知道若这样做,可能导致其他泛民候选人落选。这正正反映两位对民主的信念,他们的互相扶持、团结精神和勇气,甚至为大局牺牲的精神。杨和梁都是具远见的杰出政治领袖。结果,新界东选区是泛民主派或非建制阵营在比例上取得最多议席的选区,包括两位具领导协调能力的领袖。

  其中一位获杨岳桥协助拉票而且令人敬重的新界东候选人是张超雄。张超雄一直致力协助弱势社群,包括残障人士、精神病康复者、寻求庇护者,与他们一起争取权益。由于这些群体经常被视为社会的负担,对增加选票没有好处,所以关注他们的权益的议员不多,张超雄是少数者之一。在选举论坛中,他常被建制派候选人攻击协助假难民,浪费社会资源。民意调查一度显示他获得的支持度不高。面对这处境,张仍稳守站在弱势一方的立场,不会为争取选票而退让。

  张超雄曾指出,不同的民主派候选人,是基于一个合作精神,虽然在竞选中互相竞争,但目光应更加远大,不单只着眼于个人议席,而是确保在议会中有足够的抗衡力量。民主派必须要有关键多数,守住议会否决权,与建制派抗衡。他说,「我们不是为自己告急,而是为香港人,为公义,为弱势。」在张超雄身上,我们看到风骨,表里如一,勇气和公义的美德,与贫穷人团结。

  的确,立法会以至香港的前路都不明朗。而且,不少香港人仍只是关心一己的利益。然而,从香港人的积极投票行为,运用智慧自行配票给几位心仪的非建制候选人,体现了 「自己香港自己救」的雨伞运动精神。而且,在新一代年青议员中看到新思维和新希望,以及在一些泛民议员身上看到了互助、团结、勇敢的美德,这些都是克服困难、建设一个符合大众公益的社会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阮美贤 (香港中文大学 天主教研究中心)

TAGs
CLOSE X
另见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