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主教徒致信全球主教团:请圣座再三思量与中国政府的协议
学者、律师、人权活动人士等一群天主教徒以公开信呼吁圣座在与中国的协议谈判中加大要求对主教任命权和宗教自由的保障。信中对习近平治下的中国表示质疑。“急於求成,走錯一步,結果可能是全盤失敗”。
香港(亚洲新闻)— “臨崖勒馬”:这是香港和世界各地的一群天主教徒,在面对圣座可能与中国政府——按照一些媒体的说法——“即将”就主教任命问题达成协议的新闻时,所发出的殷切呼声。在一封致全球主教团的公开信中,他们呼吁主教们请圣座再三思量目前的协议,应该清楚地遵循由圣父教宗不受政府干扰任命主教、以及保障天主教徒及全社会真正宗教自由的原则,重新协商该协议的内容。公开信的署名者们包括学者、律师、人权活动人士等。以下是亚洲新闻收到的公开信全文,也可点击链接http://www.freecatholicsinchina.org/ 查看和联署这封公开信。
就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可能達成之協議致全球主教團公開信
最可敬的樞機和主教:
我們是一群天主教徒。對於近日各方消息顯示,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即將就主教任命問題達成協議,並承認七名非法「主教」,我們深感震驚和失望。我們本著對慈母聖教會的忠誠與愛護之情,希望閣下和主教團能對關注事件。
按慈母聖教會的教導,主教是宗徒的繼承人,秉承著領導和牧養羊群的責任:「教會是從宗徒傳下來的:她建立在鞏固的基礎上:即那『羔羊的十二宗徒』(默 21:14),故此是不能毀滅的,在真理方面是不能錯誤的。基督透過伯多祿和其他宗徒,以及他們的繼承者,即教宗和世界主教團來管理教會。」(《天主教教理》,869)因此,主教必須由伯多祿的繼承者——聖父教宗任命,且必須是道德高尚而賢明的人。在整個選拔過程中,政府不應有任何角色:
「任命主教,設立主教,是教會合法當局本有、特有、獨有的權利。為此,為維護教會的自由,並為更易於推行信友的利益起見,神聖大公會議希望,此後不再讓給任何政府揀選、任命、推薦、指定主教的權利及特惠。」(《主教在教會內牧靈職務》法令,20)
然而,七名非法「主教」並無得到教宗任命,道德操守令人懷疑,得不到教友的信任,也從無公開懺悔。假若要承認他們為合法,並要求合法主教讓位,將令大中華地區的教友陷入混亂和傷痛,並在大陸教會中造成分裂。
我們深明,聖座希望能較有效地在中國國內傳揚福音。然而我們非常擔憂,協議將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習近平領導的中國共產黨近年再三拆毀十字架,又破壞教堂。愛國會仍然牢牢控制教會,對基督徒的迫害從未停止。加上習近平也多次表明要加強黨對宗教的控制,可見教會不可能得到更多自由。再者,中共在破壞承諾方面,可謂罄竹難書。我們憂慮,協議不但不能令教會得到期望中有限度的自由,反而會破壞教會「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神聖本質,並重挫教會的道德力量。教會將再難以得到世人信任,「在基督內革新人類社會,並將這社會變作天主的家庭。」(《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40)
我們所愛的教宗方濟各在《福音的喜樂》勸諭中指出:「有時候我在問,今日世界誰在真正關心衍生建立百姓的過程,以抗衡急功近利的做法,即使這做法可產生容易的、迅速的、短期的政治利益,卻不能提昇人性的圓滿。…… 主在人世生活中,經常親身警告祂的門徒們,有些事情他們還不能理解,他們應等待聖神的來臨。(若十六12-13)莠子摻入麥子的比喻(瑪十三24-30)生動地說明福傳的一個要點:敵人會侵佔天國的空間,並播種傷害,但最終敵人被麥子的善良所克服。」(224-225)聖神有時推動人前進,但亦有時阻止。(參見宗16:6)儘管邪惡勢力不斷蔓延,然而時間屬於天主。只要信靠上主,黑夜終會過去。急於求成,走錯一步,結果可能是全盤失敗。
教宗方濟各一向關顧受迫害的基督徒。他曾說:「國家和國際的法律體制必須承認、保障並捍衛宗教自由。那是人性和身為自由人的固有權利,也是健康民主的指標,和國家合法性的主要根源。」又說:「世界上的基督徒遭到最多的歧視,令我極為傷痛。今日對基督徒的迫害,甚至比初期教會的幾個世紀還要嚴重,殉道的基督徒比那個時代還要多。」相信聖父也為中國受迫害的基督徒感到憂傷。故此,我們認為任何協議,必須以保障宗教自由和停止宗教迫害為基礎。然而在二月初,中共開始實施新的《宗教事務條例》,加強對宗教的控制。因此,我們認為即將達成的協議不可能令中國政府停止迫害教會和侵犯宗教自由。
最可敬的閣下,我們希望你,與你的主教弟兄、司鐸團和羊群懇切為中國教會的合一和牧靈事業祈禱;我們懇求你本著對天主子民的愛,明智地請聖座再三思量目前的協議,臨崖勒馬。
願全能的天主降福在中國的教會!
中華殉道諸聖,為我等祈!
發起人是大學教授、講師、研究人員、人權工作者、律師:
陳家洛 (香港)
鄭宇碩 (香港)
張耀良 (香港)
朱偉志 (香港)
鍾子祺 (香港)
黎恩灝 (倫敦,英國)
林榮鈞 (香港)
梁旭明 (香港)
馬國明 (香港)
莫哲暐 (歐文,美國)
譚翼輝 (三藩市,美國)
丁偉 (香港)
杜耀明 (香港)
羅哲斯 (倫敦,英國)
余仲賢 (北愛爾蘭,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