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2024, 16.42
中国
發送給朋友

童童,人工智能为无子中国创造的“小女孩”

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发,具备“三四岁儿童的完备心智和价值体系”,但能够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快速“成长”。几天后,她将在中关村论坛首次亮相,但相关描述已经突出了关系方面。童童在老年人护理方面的应用前景,对于未来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日益明显的问题。

北京(亚洲新闻/通讯社) - 红鞋子、粉色裤子和白色T恤。头上戴着发带,她能独立与“爸爸”和“妈妈”互动,了解他们的意图并帮助他们清洁地板、洗脏抹布和打开电视等任务。童童(“小女孩”)是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BIGAI)用人工智能创造的中国机器人儿童原型。

几个月前宣布,她将于4月27日在2024年中关村论坛上正式首次公开亮相,这是中国最重要的年度新技术盛会,将于下周在北京举行。但亲政府的英文报纸《环球时报》已经“见过”她,并在近日做出了准确的描述。

童童由两个认知系统驱动:U(能力)系统和V(价值)系统。这使她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处理任务,具体取决于她当前的状态,通过五个维度进行评估:饥饿、无聊、口渴、疲倦和困倦。“她具备三四岁儿童的完备心智和价值体系。然而,随着童童的发展和重复不同的操作,就能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和真实,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如果你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再回来体验,你就会发现不一样”,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告诉《环球时报》。朱松纯进一步补充说,一旦基本框架建立起来,童童的学习能力就会加快,她从3岁到18岁可能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而不是15年。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目标是让童童能够完成协助人类端茶倒水、提供温暖陪伴等,并能够部署在养老院等多种定制场景。该研究所甚至设想创建一个童童“家庭”,包括祖父母、弟弟妹妹和幼儿园的朋友。

在《环球时报》的描述中,除了因其“人”的特征而注定会引发的伦理讨论之外——所有这些都有待验证——在《环球时报》的描述中,对与人际关系和关怀维度相关特征的坚持是引人注目的。人们可以感受到这种触动中国社会痛点的渴望,中国的孩子——现在很少,不仅仅是因为几十年来短视的独生子女政策的灾难性影响——已经越来越难以照顾年迈的父母。因此,强调童童在情感参与方面的惊人能力,几乎似乎是想提供一种技术方法来消除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越来越幻灭的中国年轻人似乎无意听从党的迫切邀请,改变路线,重新养育孩子。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