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2018, 16.57
梵蒂冈
發送給朋友

教宗: 伸出你的手, 就像耶稣对我们那样

教宗方济各今天在圣伯多禄大殿主持第二个世界穷人日的弥撒。约有 6,000名穷人以及志愿者、助理人员和慈善机构代表出席。为穷人工作「不是社会学的选择;而是神学的要求」。教宗说: 「不公义是贫穷的邪恶根源。穷人每天的哭声越加强烈, 但被听到的却少之又少。」相反,「耶稣要求给予那些没有回报能力的人, 发挥无偿的爱 」。

梵蒂冈城 (亚洲新闻)  - 教宗方济各今天(11月18日)在他建立的第二个世界穷人日上说,在今年6月发布的题为《这个穷人哭了,天主听到了他的声音》的文告中宣布了这个活动。

教宗在演辞中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面对人的尊严被蔑视, 我们双臂交叉或伸手出来,俨如显示在严峻邪恶的势力面前沮丧。然而, 我们基督徒不能抱着冷漠的交叉双臂站着, 或者一脸无奈的展开双臂。不,作为信徒, 我们必须伸出双手, 就像耶稣对我们所做的那样。

大约 6,000名穷人参加了弥撒, 有多位由枢机和主教共祭,也有志愿者、助理人员和各慈善机构的代表组成。

教宗方济各从他履任教宗以来,他对穷人的承诺就一直是当今世界福音传播者的基本要素。正因为如此, 他有时会受到批评, 被指责为「马克思主义者」。

教宗在讲道中强调: 「为什么大家必须活出信仰,以接触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不是社会学的选择;而是神学的要求。这就需要承认,我们是恳求救恩的乞丐, 所有兄弟姊妹, 尤其是主所爱的穷人。这样, 我们拥抱福音的精神。梵二所指的『信友们的贫穷和爱德精神,实际上是基督教会的光荣与见证』 (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88号)。」

倾听穷人的呼喊声,是信仰和社会状况急迫的需要。教宗方济各指出这些声音并谴责这些困境:「这是未出生孩子、饥饿孩子、年轻人的窒息哭声,当中有些年轻人更是熟悉炸弹声多于操场上的欢呼声。也有被排斥和被遗弃的老人的哀怨声。在所有没有亲友在旁边而要单独面对生命风暴的人的哭声;还有被迫逃离家园和故乡的人,为不明朗的未来而发出的呼喊。这是各民族的悲愤, 他们被剥夺本身掌握的丰富自然资源。这是所有饥饿拉匝禄的痛哭声, 而富有的少数人却在享用盛宴,他们拥有的其实属于所有人的。不公义是贫穷的邪恶根源。穷人的哭声每天都变得更凄苦, 但被听到的却越来越少, 因为声音被少数富人的喧嚣淹没了, 富人越来越少, 财富却越来越多。」

对穷人的承诺的有效性,取决于我们仿效耶稣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为此, 教宗方济各在阐释今天的福音 (奉献圣伯多禄大殿,玛窦福音, 14:22-33) ,他指出:「耶稣在今天福音中做了三件事。」

首先, 「祂『离开』。祂在成功巅峰时离开人群, 祂把面包倍增而受到赞扬。祂教导我们要有离开的勇气: 留下因成功自满的心,以及使灵魂僵硬的宁静。去哪?去向天主祈祷, 去为爱那些有需要帮助的人祈祷。这些都是生命中真正的宝藏: 天主和我们的邻人。这就是耶稣指引我们要走的道路: 去上面的天主,以及来到我们弟兄姊妹中间去。」

「第二件事: 在夜深时分, 耶稣保证。祂在黑暗中走向门徒,『步行海上』 (第25节)。在这种情况下,『海』其实是一个湖, 但『海』有其模糊的深度, 唤起了邪恶的势力。耶稣实际上去会见门徒,祂践踏人类邪恶的敌人。这事件的含义: 它不是展示胜利的权力, 而是揭示了一个让人放心的确定性, 即耶稣单独一人战胜了我们最大的敌人: 魔鬼、罪、死亡和恐惧。今天, 祂对我们说: 『放心! 是我。不必害怕! 』 (第27节)。」

「耶稣做的第三件事: 在暴风雨中, 祂伸出手来 (参第31节)。祂伸手拉住伯多禄, 他在恐惧和怀疑中, 正在下沉, 他喊道: 『主, 救我罢!』 (第30节)。」

「主耶稣自由地伸出祂的手, 并不是因为责任所需。耶稣要求给那些没有什么可回馈的人, 是一种无偿的爱 (参见路加福音6:32-36)。让我们环顾自己的周围。对于我们所做的一切, 我们是否曾经完全自由地做任何事情, 为无法回报我们的人去做一些事情?」

最后, 「主啊, 向我们伸出祢的手,拉住我们。帮助我们爱你所爱的人。教我们把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抛在脑后, 成为我们周围人的安慰来源, 自由地给予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阿门。」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慈悲圣年:菲基凯拉总主教介绍已经有1,392,000名朝圣者到罗马朝圣
29/01/2016 17:39
中国,盗文物者落网,盗窃公元前3,000年考古文物
30/05/2015
从利比亚撤离13,000名菲律宾人差不多准备妥当
01/08/2014
古吉拉特邦:该邦城市录得12,000名女婴夭折,较男婴多五成
27/07/2013
俾路支省政府将一座古庙归还给印度教徒
10/02/2020 14:04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