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2014, 00.00
梵蒂冈
發送給朋友

教宗指出圣若瑟是教会和社会内肩负着教育任务者的典范

"他懂得穿越疑问的黑暗、流亡的经历和流离失所,但他从没有丧失对天主、对天主之爱的信心"。向"所有父亲们"祝贺节日,"我为你们祈求始终在孩子身边的恩典、让他们成长,但你们要在他们身边"

梵蒂冈城(亚洲新闻)-我们今天隆重庆祝的圣若瑟,是所有在教会和社会中肩负着教育任务者的"典范"。今天,教宗方济各在周三公开接见中讲解的要理全部围绕普世教会主保大圣若瑟展开。教宗本人也是在大圣若瑟瞻礼这一天正式就职的。正如教宗在就职典礼中说过的,今天又再次重复"做保护人是若瑟的特点:做保护者是他的伟大使命"。教宗问候阿拉伯语的在场信众时表示,"大圣若瑟是每一名教育者、每一名信徒的典范,因为他懂得穿越疑问的黑暗、流亡的经历和流离失所,但他从没有丧失对天主、对天主之爱的信心。向他学习对天主的信心可以把疑问变成肯定、把邪恶变成美善、把漆黑一片的黑夜变成霞光万照的黎明"。

         教宗向聚集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上的八万多名世界各国朝圣者们指出,圣若瑟的"伟大使命"是"做保护人"。用教宗的话说,这使命也是所有为人父者的使命。教宗还特别向所有庆祝父亲节的人表示祝贺;邀请大家"为所有活着的和已经去世的父亲们、为我们的父亲"祈祷。

         讲解要理时,方济各教宗表示,"让我们把若瑟视为教育者的典范,他保护、伴随耶稣成长,正如《路加福音》中指出的'智慧、年龄和恩宠'的成长"。"他不是耶稣的父亲、耶稣的父亲是天主,但他做耶稣的父亲让耶稣成长、使他的年龄、智慧和恩宠成长"。      

         "我们首先从年龄讲起,即最自然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成长。若瑟和玛利亚一起照顾耶稣,首先是'养育'了耶稣,照顾祂不至缺少健康成长中所必要的一切。我们不应忘记,他充满爱心地照顾圣婴的生活,还迫使他逃亡埃及,为了逃避黑洛德王的威胁,他们经历了逃亡者的艰难历程。回到家乡后、在纳匝勒安置下来后,耶稣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都在圣家内。这些年里,若瑟教耶稣做工、耶稣学会了做木匠"。

         "让我们再来看看耶稣教育的第二点,就是'智慧'。圣经记载,智慧之君是敬畏上主。用天主圣言滋养自己的若瑟,是耶稣在智慧方面的榜样和导师。我们可以想象若瑟怎样教育小耶稣听圣经,特别是星期六陪他到纳匝勒的会堂去听圣经"。

         最后,"'恩宠'方面。谈到耶稣时圣路加总是说:'天主的恩宠在祂身上'。这里的圣若瑟的作用相对于年龄和智慧方面诚然是有限的。但如果想一位父亲和母亲在儿女的天主恩宠成长方面无能为力,则是十分严重的错误"。

         "圣若瑟的使命诚然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因为绝对唯一的是耶稣。总之,他在保护耶稣,教育他在年龄、智慧和恩宠方面成长时,他是每一名教育者和每一名父亲、为人父者的榜样。为此,我把保护所有父母、司铎--因为他们是神父、所有在教会和社会内肩负着教育任务的人都托付给大圣若瑟的护佑"。

         特别是"今天父亲节之际,我要向所有父母、所有父亲表示祝贺:我衷心地问候你们:广场上有做父亲的吗?举起手来,爸爸们!怎么多!祝贺你们、祝贺你们的节日!我为你们祈求始终在孩子身边的恩典、让他们成长,但你们要在他们身边。要在他们身边,听到吗?他们需要你们、你们在他们身边、你们的亲近、你们的爱,对他们来说你们就像圣若瑟一样:保护他们年龄、智慧和恩宠的成长。保护他们的前进道路、教育者!你们要与他们同行,这种亲近,你们才是真正的教育者。感谢你们为你们的孩子所作的一切:谢谢。祝贺你们节日快乐,爸爸们;今天所有在场的爸爸们、所有爸爸们节日快乐。愿圣若瑟降福你们、伴随你们。我们中还有一些人失去了父亲,去世了,上主召叫了他们:广场上的许多人也没有父亲了。我们可以为全世界的所有爸爸们祈祷;为所有活着的和已经去世的父亲们、为我们的父亲祈祷。我们大家一起想想自己的父亲,无论是活着的还是已经去世的。让我们为我们的爸爸,向我们所有人的最伟大的爸爸、天父、我们的在天大父祈祷"。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女性在器官捐赠方面受歧视,为「压力或胁迫」的受害者
15/11/2023 14:09
尹锡悦宣传釜山 2030 年世博会的同时,提议成立一个机构来发展数码规则
22/06/2023 16:12
总理巴育获法庭裁定指控不成立:前将军可以住在军方官邸
02/12/2020 02:45
新型冠状病毒:首尔缩减了社交距离;传染病保持在最低水平
07/05/2020 12:48
新型冠状病毒:首尔学校将于5月13日重开
05/05/2020 13:46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