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2019, 16.20
黎巴嫩
發送給朋友

哈里里辞职:「没有人比他的国家更重要」

作者 Pierre Balanian

该位总理将他的任务交还给奥恩总统。奥恩总统现在有两种选择:要么重新任命他(也许与专家治国者一起),或是另觅才能。抗议者为这一决定鼓舞,但不会退出街头。遭到抗议者憎恶,但黎巴嫩领导人珍视它,外交部部长仍然是一个问题。该国的瘫痪使每天有约5亿美元损失。

贝鲁特(亚洲新闻)–黎巴嫩外交部部长吉布兰·巴西尔(Gebran Bassil)和萨德·哈里里(Saad Hariri)之间没有任何合作。在超过100万黎巴嫩人进行了13天的反政府抗议活动之后,黎巴嫩总理放弃了职务。

这是哈里里的第二次辞职。第一次是在不到两年前的2017年11月,当时他在沙特阿拉伯被拘留期间被迫辞职,沙特阿拉伯试图在黎巴嫩造成危机。第二次是昨天下午,他突然宣布自己「走到了死胡同」。

根据《黎巴嫩宪法》第53条,共和国总统必须接受辞职,并发布总统令任命新总理,或者要求现任总理继续担任看守人,直到成立另一个内阁为止。

两年前,总统米歇尔·奥恩(Michel Aoun)让步了,然后接受哈里里的辞职,称总理是囚犯,无法自行决定。这次情况有所不同:哈里里亲自向总统递交了辞职信。

抗议者对此决定表示欢迎,认为这是他们的第一个胜利。但是,他们强调,除非偷走的政客受到惩罚,而且四十年来从国家偷来的钱都归还,否则他们不会停止行动。根据美国的估计,这一数字约为800万亿美元的外国账户,仅瑞士银行就有367万亿美元。

哈里里辞职前几分钟,警察无法清理道路,一些自称来自贝鲁特市中心的骑自行车的人(但被认为是阿马尔和真主党的追随者)决定自己采取行动,并搬上街头,攻击被迫逃跑的示威者。

在烈士广场,该些人士放火烧了一个抬起的象征性巨型拳头(没有完全烧毁),摧毁了帐篷和带有扬声器和巨型屏幕的舞台。他们直到抗议者离开,警察和士兵迟迟到来才离开。

据接受《亚洲新闻》采访的可靠消息来源,哈里里希望外交部部长巴西尔(抗议者最喜欢的目标)脱离可能要求他组建的任何未来政府,但巴西尔拒绝了这一要求。不到两年前,后者利用国际外交和法律渠道拯救了哈里里,并允许他从利雅得被称为「选择性软禁」的家中返回家园。

国会议长纳比赫·贝里(Nabih Berri)和总统奥恩也拒绝了这一要求。

据前黎巴嫩议员莫斯塔法·阿卢什(Mostafa Alush)称,哈里里所说的「死胡同」的原因之一就是巴西尔得到了黎巴嫩一半基督徒的支持。巴斯尔的许多支持者认为,他之所以讨厌是因为他想对叙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并希望遣返叙利亚人。

在前往总统府之前不到5分钟的演说中,哈里里试图以「该国的国内挑战」为由,为自己的行动辩护。他认为,他「制造了积极的冲击」,并且可以「组建一个新政府,以迎接挑战并捍卫黎巴嫩人的主要利益。」

哈里里认为,鉴于与其他三位富有魅力的逊尼派领导人福阿德·西尼乌拉(Fuad Siniora)涉嫌偷窃逾130​​亿美元有关的困难,他将被要求组建过渡时期的技术官僚政府。纳吉布·米卡蒂(Nagib Mikati),被控盗窃约1,400万美元;和塔马姆·萨拉姆(Tamam Salam)。

哈里里也确信逊尼派大穆夫提·阿卜杜拉提夫·法耶兹·达瑞安(Sunni Grand Mufti Abdelatif Fayez Darian)的支持,他在辞职后去看望他。

然而,据巴西尔的自由运动党的消息人士透露,哈里里的重新任命是不可能的,该党可以依靠议会的多数席位。

同时,黎巴嫩的银行和股市仍然关闭。在银行关闭之前,一些黑市交易员正在以1,800 / 2,000黎巴嫩镑的价格购买美元,而之前的价格为1,515镑。每天当地经济瘫痪,该国损失约5亿美元。因此,当地一些知名人士表示,抗议活动可能会继续进行,但不会阻塞道路并使整个国家陷于瘫痪。

由议会批准的由技术官僚组成的过渡政府对抗议者足够吗?似乎没有,因为他们继续要求议会所有议员以及共和国总统辞职。但是,除了总统任命并由议会支持的总理以外,谁能根据宪法任命清白的内阁?

黎巴嫩现在进入了一个恶性的经济和政治周期。 人民的要求是公正的,但没人知道如何实现它们。 没有领袖。 这就是奥恩总统要求抗议者从他们中间选择一个人作为对话的伙伴的原因。

TAGs
CLOSE X
另见
日本将允许82万名新外籍劳工入境以抵销人口下降
05/04/2024 15:25
泰国经济放缓,越南经济加速成长
23/01/2024 15:19
亮亮与丽君:家庭切身经历的中国债务危机
27/11/2023 20:11
香港采取新措施提高出生率,但巿民态度仍悲观
31/10/2023 15:00
北京:医疗系统引入辅助受精以应对人口崩溃
16/06/2023 17:45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