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2017, 00.18
蒙古
發送給朋友

传教士讲述蒙古教会的25年,福音宣告的“新鲜感”

焦尔焦•玛仁葛神父是忧苦之慰传教修会的会士,已在蒙古生活了14年。蒙古国自1992年接受了天主教会的存在。如今该国有七个堂区和三个传教中心、77位传教士、一位土生土长的神父和1255名领洗的信友。“在这里人们生活得就像是在使徒行传的时代”。

阿尔拜赫雷(亚洲新闻)—  这是一个只有25年历史的年轻教会,但有一个显著特点:宣扬福音的“新鲜感”。这是忧苦之慰传教修会(Missionari della Consolata)的会士焦尔焦•玛仁葛(Giorgio Marengo)神父接受亚洲新闻采访时所说。 玛仁葛神父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蒙古传教。他向我们回顾了蒙古国天主教会起始25年的历程。从1992年该国与圣座建交外交关系后最初三位传教士的到来,到如今在这里的七个堂区和三个传教中心。天主教徒做了很多,”特别是在社会领域,但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普世教会与地方教会的关系;与当地人和谐相处的关键态度是“体谅”;在见证信仰时“不要为了虚荣而迷失”。

焦尔焦神父,蒙古天主教会诞生25年有什么庆祝活动?

有两个重要活动。首先是7月19日在乌兰巴托大教堂举行的感恩圣祭,由宗座监牧黄旭东蒙席(Wenceslao Padilla)主祭。众多嘉宾出席,包括韩国大田教区(Daejeon,与蒙古当地教会有非常良好的关系)的辅理主教、圣座使团临时代办马尔谷•斯普瑞兹(Marco Sprizzi)蒙席、以及1992年到达蒙古的另两位先驱传教士于,他们一位是菲律宾人,另一位是比利时人。

另一个重要活动是11月23日至26日举行的深具反思意义的会议:教会大会,这相当于一个更灵活版本的地方主教会议,大会主旨正是为了反思这25年的历史、现状、以及如何展望未来。各传教团体和堂区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上讨论了一个文本,主教将在未来几个月里发布,这将是今后五年的指导方针。

我们回顾一下这四分之一个世纪里蒙古天主教会存在的历程。从1992年三位先驱传教士到现在,如今的情况如何?天主教徒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仍然缺乏天主教徒工作的方面是什么?

总体来说,25年是很短的,但已经是一个足够份量的情况来考虑。我们要进一步扎根于人们的信仰,力图达到对我们依然陌生的社会阶层。直到几个月前,领洗的总人数是1255人,这是很小的数字(编者按:相对于至少300万的总人口)。提高存在意味着在社会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同时,这意味着扎根于家庭层面,从成年人开始向其子女传递信仰。与此平行的是融合的问题,即试图将福传行动与对其文化和历史认同的适当认识结合起来,并试图确保人们也可以以接近他们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信仰,按照自己的模式和符号来表达信仰。

教会的事工有哪些?还将继续哪些事工?

教会主要的活动是社会工作。早年的“伟大投资”,今天我们仍然在继续的,是推动人性的活动,关注贫困人群的不同项目。我们说的这些项目包括教育、医疗保健、接纳被遗弃的孩子等。近年来,我们也可以依靠蒙古明爱会的合作。其次是每个堂区都有自己的项目,范围从支持农业生产到帮助妇女、提供奖学金、创业和就业等等。

在阿尔拜赫雷堂区,我们开展各种活动。每天的课后班项目,这相当于一个教育和娱乐中心,我们帮助孩子做功课,跟他们一起做游戏和其他寓教于乐的活动,比如英语和音乐课程。我们还办了一所非正式的幼儿园,照顾27名两到五岁的孩子。另外有一个帮助30名困难女性的项目,教她们剪裁和缝纫课程,制作布袋和毛毡袋。我们传教会为他们提供原材料和设计,然后购买他们的成品并把它们卖给朋友。我们每周还提供两次免费的公共淋浴服务,以解决卫生设施不足的情况。还有一个由堂区信友组成的“爱德团体”,负责收集贫困人口的紧急需求,并且分配援助。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还把办公室借给一个匿名酗酒者互助团体,因为在这里酗酒是一个真正的社会痛点。这个团体人数并不多,七、八个人左右,不定期聚会。但积极的一面是,有酒瘾问题的人会觉得这是一个长期的承诺,让他们有一个明确的参照点,帮助他们重建自己的意志,在生活中直面现实。

天主教会存在的数目是多少?

在全国现有七个堂区和三个传教中心,后者相当于一种下属堂区。去年有了第一位蒙古教区神父晋铎,此外,共有77位传教士,来自十个不同修会团体。传教士中有26位神职人员(21位修士、4位教区信德协牧者(fidei donum)和那位蒙古神父)、45位修女和一位平信徒志愿者。之前我们还有两位平信徒传教士,但他们由于健康问题不得不返回波兰。这些传教士们来自于22个不同国家,我们非常国际化。

蒙古人民如何对待您?有哪些困难、又有哪些满意呢?

这是一个独特的体验。蒙古有自己伟大的身份认同、根深蒂固的历史和文化。进入这个背景让我充满热情和感激。进入到一个这样的现实中,需要非常小心翼翼,才能够了解、欣赏和对话。不了解,就爱不起来,要爱上它就一定要了解它。从语言、历史和宗教身份出发,特别是藏传佛教和萨满教。即使在今天,在这里生活了14年后,我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学生,知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我受到了很好的对待,但作为一个外国人,我一举一动都处在放大镜下。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建立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它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谦卑的学校,它敦促我们从基座下来,谦恭地为人民服务,每天从犯的错误中学习。

教宗方济各时常重申“走出去,到郊区去“宣扬福音。但是,如何在这样小的教会、这么自豪于自己传统的人民当中见证基督呢?

没有现成的配方,但一些基本的态度可以帮助,比如推动人类发展的路径、项目和亲近。但首先是“体谅”,试着与你共生的人们产生和谐和共情,知道自己的限度,并清楚认识到自己被视为是白色的苍蝇。需要体谅和意愿来回答问题。而且还要真实,尽可能接近人们,尊重他们的时间。当过于坚持的时候,人们就会走开,当他们感到压力时,会有一种本能的拒绝。所以你需要乐意做长期的工作,一个一个欢迎众人。当条件允许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去追求事物的核心,不要迷失在虚荣之中,我们要去追求信仰的本质,尽量以简单的心来见证它。正因如此,关注礼仪、教理讲授和布道是至关重要的。福音讯息是通过这一切来传递的,这比用口号和高喊运动要更为有效得多。

一个这么小的教会如何感觉自己是普世教会的一部分呢?与此同时,它又如何来充实罗马教会呢?

一个如此小而新的教会,可以在“新鲜感”方面给予很多。我们每天都在见证福音宣告如何产生新的信友,他们形成团体,成为社会中的小小的灯光。与别的那些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教会相比,我们是亲自见证福音具有如此新鲜感的人,是亲眼见证讲道的惊异激起皈依的人。这是一个初生的教会的美,它试图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一切都是圣神所激发的,没有任何人力能够去计划。福音和一直远离它的文化之间的相遇是美丽的、令人不安和令人着迷的。

所有这一切都在提醒普世教会,在这里人们生活得就像是在使徒行传的时代:一些道路打开,另一些道路关闭。与此同时,蒙古天主教友也感到自己与整个教会特别是与教宗的共融。他们感到自己是一个大家庭的一部分,这个大家庭比他们所看到的要大得很多很多。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六四25周年前夕:维权律师唐荆陵被捕
17/05/2014
六四25周年的清明节,尽管当局禁制,民众拜祭天安门遇难者及维权人士
08/04/2014
信德年:西贡庆祝越南殉道者册封为圣人25周年
22/06/2013
切尔诺贝利事故25周年:宗主教赞扬清理工人的牺牲
26/04/2011
奥康纳主教庆祝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访问印度25周年
12/02/2011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