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父看教宗方济各的改革
闽东教区一位神父在博客上评论名为《传扬福音》的宗座宪章:“由教宗亲自领导的新福传部也将有助于中国的教会。向本笃十六世致谢,若是没有他的谦卑,就不会有现在这些改变”。
3月19日周六,教宗方济各颁布了关于罗马教廷改革的宗座宪章《传扬福音》,并迅速受到了中国天主教徒的高度关注。福建省闽东教区罗文神父在其博客上发表的这篇评论便证明了这一点。在这篇文章中,这位中国神父赞扬了教宗推动改革的勇气,并认为这些政策也将有助于中国教会。以下是该文的翻译。
刚刚看到韩清平神父发表的文章《教宗方济各公布最新<宗座宪章>,大力革新教廷机构》,说是3月19日(圣若瑟节)教宗签发了一份新宪章,名为《宣讲福音》,因为全文正式公布需待3月21日早上11:30分在梵蒂冈新闻室举行,故韩神父只是报道了各路知情媒体已报道的五个亮点。在这五点中,我感觉第一、二、三、五这四点是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第一点,将原来的"万民福音部"(也就是传信部)和"宗座新福传委员会"合并为"福传部",部长由教宗本人担任,原来的传信部部长和新福传委员会主席担任副部长,分管传统意义上的"福传区"和总体的福传事务。这两个工作性质相同部门的合并体现了圣座"精兵简政"的思路,一方面一如既往地强调对"福传"使命的重视,另一方面使得权力更集中,布署更一致。长期以来因为负责传教区的工作,传信部部长甚至有着"红衣教宗"或"半个教宗"的雅称,毕竟除了欧洲之外的亚、非、拉都算是传教区,无论是地域面积还是人口基数都要远远大于欧洲,传信部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独立大队",过大的权力也难以避免地出现了传信部在传教区的政策与教廷不一致的现象,婆婆多了,媳妇就不知所措,至少我们闽东教区就深受其害!现在这么一整合,相信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个弊端。
第二点,建立"圣座慈善服务部",拓宽并加强已经有的教宗救济所的工作,将慈善服务当成与福传同步开展的教会事工。耶稣在培训宗徒们的时候就已经强调慈善工作的重要性了,耶稣派遣宗徒们外出传福音的同时赋给了他们治病、复活死人及驱逐魔鬼的能力,(参玛10:8)雅格伯宗徒也同样强调了慈善事业的重大意义: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德,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难道这信德能救他吗?假设有弟兄或姐妹赤身露体,且缺少日用粮,即使你们中有人给他们说:"你们平安去吧!穿得暖暖的,吃得饱饱的!"却不给他们身体所必需的,有什么益处呢?(雅2:14~16)虽然两千年来教会从来没有忽视过慈善工作的重要性,但"圣座慈善服务部"的建立无疑体现了当代教会对慈善工作的加倍重视,实为英明之举!
第三点,平信徒可以领导教廷的部门或机构。这个举措包括了两大突破与进步。传统以来,教廷部门或机构的一手把必须是主教级别的,一般都是总主教和枢机主教。将领导权、服务权和高级神职绑定,严重地制约了教会内人才的发挥,那些有能力有积极性的平信徒根本没有大展宏图的机会,这是传统的"神职主义"的弊端之一。现在平信徒也可以当任教廷部门或机构的一把手,第一,打破了"神职主义"造成的局限性,使得那些有能力且愿为教会服务的高级人才有了用武之地;第二,平信徒也包括女性信徒。教会基于在神学上找不到足够的理由而拒绝赋予女性神职身份,但却连行政权也一并剥夺了,这确实不合理,如果某些高级女性人才能以非神职身份发挥她的行政管理服务能力,这岂不是一件大好事?这一新举措同时打破"神职主义"与男权一统天下的局限性,无疑为教会打开了广纳贤才的大门,实乃教会之幸!
第四点,在教廷受聘服务的神职人员和修会会士的一任为五年,可续任一次,之后各自返回原来的教区和修会。最多两任十年的聘任制度使得教廷机构极大的富有活力与灵活性。按以前的习惯,只要一旦进教廷任职就终身成为"罗马人"或"教廷人"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梵蒂冈就那么巴掌大的一块地,部门机构也是有限的,那些不称职的人怎么办?虽然可以让他从一把手或二把手的位置下来,但毕竟仍占着位子,只要不死不退休就永远占着位子,如果因此果断地进新人,势必导致结构臃仲,且旧人也因没有太大的危机感而可能碌碌无为。现在这一改革,总之一句话:能者居之,活力大大!
在惊叹方济各英明有魄力的同时不得不十分怀念本笃十六世。说句实在话,我喜欢看本笃十六世的著作,他不愧是当代的神学巨擘,但在他在任期间我并不怎么看好他,他应该是一位成功的学者,而不是一位成功的一把手。我感觉他给后人留下的最大口碑应该是他的谦卑之德,如果没有他当初的果断自退就没有今天方济各大手笔的改革。
一位是严谨的德国人,一位是来自南美的耶稣会士,南美以奔放著称,耶稣会士以胆大开放著称,二者的风格应该是相差极大的,且当今有相当多的人贬方济各而怀念本笃十六世,假设本笃十六世时不时地对方济各的举措表达一些否定意见,哪怕是非常隐晦地表达,也势必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夸大利用而对方济各造成掣肘。但这些年来我们注意到本笃十六世完全兑现了他自动退位时的声明,专务着隐修祈祷的生活,从不对方济各发表任何看法。退位之时他肯定可以预料得到继任者的思路与风格可能与他相去太远,但既然自愿退位就退个彻底,不求继任者能按着自己的思路走,纵有不解或不满也如圣母一样地"把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复思想"。(路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