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孤独:一位中国高中生的艰苦日常生活
每天九个小时的课程加上晚上的家庭作业,父母的期望,对高考的焦虑,这场考试为学生打开了进入最好的大学的大门。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普遍觉得自己永远不够好。长期实行的“一孩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也明显体现在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困难上。
北京(亚洲新闻)-现在是晚上9点10分。三月下旬一个炎热的夜晚,转眼间,中国东南部最负盛名的中学之一的校园里挤满了学生,他们正有序地准备返回宿舍。
这就是中国高中生典型的一天结束的方式,他们的闹钟早上很早就响了,通常不晚于早上6点30分。
早上7点40分,西蒙和加芬克尔(Simon & Garfunkel)的《寂静之声》(The Sound of Silence)透过校园扬声器响起,宣告上课开始。前20分钟用于复习,接下来的5小时课程从上午8:00到下午12:10。
午餐后,下午1点20分,他们返回教室继续学习四个小时,直到下午4点45分。下午4点45分至6点,学生有时间在食堂吃晚饭,然后开始一天的上课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专门用于完成老师颁布的作业,晚上9点后结束。
众所周知,中国青少年在书桌前度过的时间比西方同龄人多得多。在中国这样一个一直被定义为“以考试为中心”的文化中,学习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准备第二阶段教育的期末考试,即高考时。
后者被认为对他们的未来具有决定性作用:所取得的分数决定了他们是否能进入最好的大学,并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鉴于对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之路的最后阶段,中国年轻人在学校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2023年华人人口心理健康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超过40%的高中生患有情绪障碍。
先前调查也显示,19.3%的华人青少年曾有自杀念头,主要原因是学业压力过大、家庭冲突等。
根据最近对四川省二十名高中生样本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国高中生的主要压力因素是他们自己、他们的老师、父母和亲戚对他们的学业成绩寄予厚望。然而,这些期望在现实中并不总是能够实现,常常会引起内疚感。
接受研究人员采访的学生孙先生(Sun)坦言:“我觉得我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家人对我的期望与我的实际情况不符。我的父母创造了很多东西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很钦佩他们。他们希望我能达到比他们更高的社会地位,但我觉得……以我目前的学习成绩,这不太可能。”
赵女士(Zhao)的证词同样意义重大:“我从小成绩就很好,父母对我的未来寄予厚望。然后,进入高中后,我的考试成绩不太理想;这里有太多优秀学生,我的父母非常生气。他们只是向我抱怨别人的孩子多么优秀,以发泄他们的不满,而没有考虑我的感受或我是否能够忍受。他们也对我说了一些非常伤人的话,我感到非常受伤,我不敢与他们争论,因为如果我争论的话,我的父母可能会哭...”
面对确定性的崩溃和首次意想不到的失败,中国年轻人发现自己毫无抵抗能力。正如有着二十年教学经验的费老师所言:“很多学生因为在中小学阶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就认为自己是天才。但进入高中后,他们发现学习上存在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从那时起,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失去动力,甚至放弃自己。
中国高中竞争激烈,很难脱颖而出,这也加剧了这种挫败感。这样的环境阻碍了同学之间建立牢固的人际关系以及在彼此分享感受中找到安慰的可能性。
此外,当同侪之间发生冲突时,中国青少年往往会压抑自己的愤怒和不满,优先维持学校环境中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研究人员表示,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不仅是文化因素——中国社会重视人际关系中的儒家和谐理念——而且年轻人缺乏人际沟通技巧。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中不具备获得和实践这些技能的自然条件。过度使用手机进一步减少了与真人交流的机会,而电视节目、电影和小说的消费则扭曲和误导了人们对社会关系的看法。
浪漫关系值得单独讨论。由于学校规定不鼓励高中生与异性谈恋爱,更不用说与同性,因此他们的感情常常无法表达。
中国学生不安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与父母之间经常发生的冲突关系。父母除了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抱有很高的期望之外,有时还会对孩子采取控制态度,限制他们的隐私。
一位姓王(Wong)的女孩说:“父母总是说要给我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事实上,他们的做法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让我无法达到那种内心的放松。”
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则因为父母住得离学校较远而感到痛苦,他们一个月只能见到父母一次。
更详细地研究这个问题,2023年发表在《心理学研究与行为管理》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遭受的学校压力最大,因为他们获得满足其特定需求的教育资源的机会比较有限。另一个高危险群是女孩,因为女性青少年通常比男性青少年情绪更敏感。新冠肺炎疫情对华人年轻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近年来,中央政府采取大力行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除了改革高考制度外,中国还于2019年启动了《健康中国行动计画(2019-2030年)》,这是一项旨在保障中国公民,特别是年轻人健康的措施计画。
近日,《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案行动计划(2023-2025年)》出台,旨在加强中国学校心理健康保健。地方层级已采取进一步行动。
【《红灯笼》是的《亚洲新闻》的中国专讯,如欲每周四想收到新讯息,请点击此处订阅。】